我不是挺贊同海外打工旅遊(working holiday),因為很多人把工作放在前面然後旅遊在後頭,我認為應該是holiday working才是,我先出國好好的玩好好的度假,真的把積蓄花光了我再打點小工。然而現今台灣經濟不景氣薪水不高的現況已經讓越來越多人出走,其實這也無可厚非非戰之罪。

還記得小時候母親耳提面命告誡我要好好認真讀書,不然二十年後的台灣人可能得像菲律賓、泰國的外勞一樣到外地工作,而事實上也驗證了一半。開始越來越多人出國當外勞,單純付出勞力工作,倘若澳洲開放可以無條件與時間在那邊打工,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在那邊。

但這是長遠之計嗎?中華民族最講血緣最講家族情誼,落葉終究得歸根的,更何況現在只能短期打個一、兩的工,那還需要特地出去嗎?這是一個深思的問題。

我不是反對海外打工旅遊,而是抱持著什麼樣的目的去的才是重點。如果旅行的部分占多數,那我寧願選擇全部時間都去玩去度假,如果是目標設定存個一百萬然後回台灣創業,那就拼死拼活不玩也要認真工作,然而似乎很多人都不是這兩種,結果工作也不好找,錢存不了多少也玩不到什麼東西。結果似乎也沒有學到什麼東西,回台灣工作的經驗也無法銜接。

很多人把旅行這件事當成是一種可以成長的機會,我相當不以為然。所以他們沒有太多的錢可以出國,因此選擇了打工旅遊,可以賺點旅費然後自給自足,並且認為可以接收不同的國情風貌風俗增長自己的智慧。

我只能說眼界要開要旅行沒錯,心界要開,不一定要旅行。

看過一些文章把旅行這件事情給高尚化,把旅行寫得像是一種可以轉換人生增長智慧的行為,當然沒有錯,這絕對是可以得,可是前提是自己內心是否能夠啟發、轉變、體悟。旅行只是一種媒介,而還有很多方式可以提升自我。

佛陀坐在菩提樹下就能夠悟出宇宙的真理,牛頓在蘋果樹下就能發現萬有引力,他們哪裡都沒有去。一定得旅行才能成長嘛?我從來不這麼認為。心若自在,身在何處都快活,管你是在清靜的山林小溪還是喧囂的繁華都市。一定得旅行才能快樂嘛?我從來不這麼認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