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花小姐約在一年多前。根據她的說法以前求學時代似乎是個小胖妹,認識她之時已瘦到五十幾公斤,稱不上胖但也絕對不是纖細。若以我求學階段的經驗記憶來說,國小、國中時班上最容易被討厭的常常都是體積比較龐大的同學,也都較常成為被惡作劇的對象。當然她的求學階段是怎麼樣我不清楚了。只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像私家偵探一樣旁敲側擊地去觀察、推理,或是像靈性大師般進行深入的冥想。

她沒什麼朋友,當然這也不是只有我單純地自以為,不過我們身邊共同的朋友也有人這麼認為。也因為她朋友不多,所以我發現她不怎麼會與朋友相處,出發點比較是從自己。事實上自私是對的,無庸置疑地自私本來就是天性。然而我覺得對待陌生人、敵人自私很正常,但是對待朋友則需慷慨。

她是一個悲觀、無自信心、想法較負面的人(當然這些也都只是我的自以為),時常看到她在臉書上的塗鴉訊息會讓人膽顫心驚,她偶爾會跟朋友(但我不認為是多熟稔的朋友)一起聚餐,事後放了照片在臉書上,然而她的註解或旁白都不怎麼正面(她自己曾跟我反應她並不會覺得負面,所以我用不怎麼正面來說明),好比她會說,某某家餐廳不推,被某某家餐廳雷到了,對某某家餐廳感到失望,或是搞不懂為什麼吃個飯要跑到那麼遠的地方。

東西好不好吃本來就是很主觀的,好吃稱讚難吃批評很天經地義,更何況也會有很多部落客寫食記時給予不好的評價不是嗎?沒錯,但重點在於花小姐根本沒有在寫食記啊,並沒有清楚地指出是哪邊讓她感到不滿意了,好比料理的味道太過油膩,或是服務人員態度不佳……等等很具體的事實。她只是簡單一語帶過。

為什麼我認為她負面?因為我始終覺得餐點是配角,主體是我與我的朋友們。就如同我很難想像當她在臉書上準備上傳今日的照片時,難道不會想到我跟誰一起合照然後我們聊得很開心之類的。倘若這頓飯局是開心的,我認為與老朋友見面的開心會勝過餐點的不用心,因此照片的註解應該是可以更開心一點的,我不會去想到這家店給我的失落感。好比說:今天跟誰誰誰一起聚餐唷,今天跟誰誰誰聊得好開心噢,或是說雖然這家餐廳好遠,但跟朋友見面也值得啦。

然而花小姐之所以會這樣也不能責怪她,因為個性使然,有些東西是天生下來就很難改變的。但為什麼她就是無法把焦點放在人上面卻把重點集中在餐點的美味、餐廳給予的感覺上呢?我私心認為就是因為這些人給她的感覺並不是那麼美好。

所以說我不知道她給予當日的聚餐評價當事人會有什麼感覺,好比說:好心約妳去吃那家餐廳結果被妳嫌得一無事處,以後再也不敢約妳了。約妳吃飯結果還說太遠,以後不敢約妳了。

或許跟花小姐吃飯的人都是相當熟知她的為人,所以並不會對此評語有太多的聯想。但是旁觀者呢?會不會有個男生原本想約花小姐吃飯但因為這樣的註解而打退堂苦了呢?誰知道。

我認識花小姐雖然也才短短的一年多,但我認為自己的觀察力還算敏銳,花小姐是個較害羞、內向,不擅言詞的人,如果是初次見面的話可能就話更少了。她沒什麼朋友,聽說在還沒認識我以前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家,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許多我介紹的人。之所以用「人」而不是「朋友」是因為我覺得她並不太能與人溝通並表達自己的情感,交際手腕比較薄弱,因此較難與人建立長遠關係,雖然這些人依舊可以稱作朋友,但比較偏向玩樂性質的朋友,一起看個電影、逛個展覽、一起吃頓飯,但不太需要言語交流。因此,吃一頓太過安靜的飯局就顯得無趣了,記憶就比較容易停留在餐點美不美味口感如何。

花小姐認識很多人(我是用人不是稱朋友),從其臉書上所發布的週末出遊的相簿可以發現,很少出現重複的人們(不代表沒有),可能是高中同學、大學同學、前公司同事、現任公司同事,或是某某某介紹的朋友,然後以此為一個群組循環輪流聚會。

我們可以用兩個角度解讀,第一個是她交友相當成功,擁有相當多的好友,不同時期的朋友到現在都持續連絡並維持良好的關係。第二種則是她跟不同時期的朋友雖然沒有打壞關係但卻也沒有多要好,因此只會每隔一陣子才相約聚會而無法時常見面。

當然我們不可能那麼厲害,跟每個人都那麼親密、要好,即使有固定出遊的團體朋友,也不可能每個都如此熟稔,但是至少有幾位可以說話的友人。

我一直認為,要認識人很簡單,但交朋友不容易。認識人很快速,約人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一起看展覽,主體都是一起從事的「那項活動」而不是陪伴的人,所以我們可以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看展覽,也可以跟陌生人跟不熟的朋友或是與知心好友閨中密友。

陪伴一起從事這項活動的人其實不需要太多的言語交流,但不代表你們都不說話,基本的客套與應對進退大家都會,所以你還是能夠知道對方的名字並且相互留下電話。但是可以更深入嗎?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我一直覺得,玩樂的朋友不一定能夠對話,但能夠對話的朋友絕對可以一起玩樂。

那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跟誰一起玩樂?是每次都跟新認識且不熟的人一起玩樂,還是跟能對話的老朋友玩樂,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後者。

這就是為什麼我自以為花小姐認識很多人卻稱不上朋友的關係。因為跟她固定聚會的人不多(還是有但感覺真的不多),大部分都是新面孔,然而這些新面孔卻又很少重複出現。

至於為什麼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我猜想可能是其所散發出來的氣息,有的人你看的時就會覺得對方很陽光,他是個開朗的人,他時常面帶笑容,但有的人你看到她就會覺得她不容易親近,她似乎是個嚴肅的人。當然這都只是一個表象,是不客觀的,但開口說話之時呢?這個現象會更強烈了或是扭轉了,好比你會知道說:他好幽默真的好陽光噢,或是說:原來我誤會她了,她只是不笑而已。

而花小姐的弱勢地方就在於她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意見以及情感,當初我誤解她是個負面的人(她曾跟我反應她不是),後來我重新對她分析,倘若她所言屬實,那只能說她的說話技巧不好,用字遣詞有待加強。雖然她並無其心意,但說出來的話語卻讓旁觀者有別的意想之途。

用更簡單的說法,她本身不是個負面的人,但她說出來的話語會讓人以為她是個負面的人。難怪她沒有什麼要好的朋友(還是有,絕對有),因為她的說話技巧不好容易惹惱人,她的用字遣詞不佳會讓人對她造成誤解。

所以誰誰誰介紹朋友給她認識了,第一次見面基於禮貌當然要盡地主之言或是客套場面一下,但花小姐不自覺的言行卻造成對方的不悅,那還會有下次的聚會嗎?不太有可能。但也沒關係,反正還可以再認識新的人,下次再跟不同的人聚會就可以了。

也因此有這種感覺,看花小姐的相簿感覺她的生活多采多姿常跟不同的人吃飯、遊玩,但卻發現其少有重複性的人物出現。當然真實狀況是如何?也沒人知道,我也有可能猜錯了。

這樣有不好嗎?其實我也覺得還好。就像我,年輕時也認識很多人,但真正跟我要好的沒幾個,大學畢業回家鄉後以前認識的那些人也都沒有來往了,我依舊活得好好的。但我不會對於現況感到失落或是不滿,我很高興自己還是擁有固定幾個時常可以見面可以對話的朋友。

這樣就夠了。我不用還刻意維持跟哪個群體固定見面,去營造我有很多朋友的假象。而我也不在意為什麼我不能跟每個人都成為好朋友,因為我知道好朋友幾個就夠了。

但花小姐不同,或許她年輕時經過被冷落的年代,所以她減肥成功再加上現在化妝資訊的發達,以及台灣的男女人口比例失衡的關係,因此她開始也感受到成為男生注目的焦點並且享受那種感覺。

我不知道她認識我之前的交友狀況是如何,我只知道她認識我以後認識了很多人,又從認識我的朋友當中的朋友去認識更多的人,結果到最後共通的朋友圈當中她認識的男生比我認識的還多(因為我不是斷背所以懶得主動去認識其他男生)。

可惜她不太懂得如同交朋友,所以認識了那麼多人她也沒有跟其中幾個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當然不需要到什麼事情都坦然面對,但至少時常聚會出遊的人也沒有。好吧,其實曾經有過,但後來她搞砸了,曾跟她蠻好的朋友(每個禮拜都會見面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一起隨處晃晃)後來也變得比較少聯絡了。

只可惜她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她說只有我固定針對她,同樣的言語無人覺得沒問題,就只有我會挑她毛病。

我覺得這是她最可憐的地方。

沒人對妳提出批評不代表妳就是對的,只是沒人跟妳說罷了。花小姐可憐的地方在於她覺得沒人跟她說所以她自己是對的,而最可憐的地方是她沒有朋友跟她說。

其實我覺得做自己很好,沒有朋友那又如何,我不好相處那又怎麼樣,我就是喜歡負面我就是喜歡抱怨我就是喜歡發牢騷我就是喜歡嫌東嫌西那又如何。只是花小姐對於自己的信念並不強烈,她會質疑為何自己不能跟每個人都當好朋友,她會因為別人的言論而惱羞成怒心情而大受影響。

她其實想改變,卻又相信自己不需要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逼魔 的頭像
    逼魔

    逼魔的《白色世界》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