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對佛教的東西開始感到興趣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我發現他們提的論調跟我的理念相同,就某方面來說他們講的東西在我未接觸之前就曾想過了(當然還是很多地方不同)。一直覺得人心很奇妙,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問題有的人就是放不下看不開,旁人在旁有口水說到沒口水只要心念不轉依然原地打轉,記得小紅曾對我說過:「你真的很豁達耶。」事實上我覺得我也的確如此,這裡的豁達跟佛教的看開放下不太一樣,就如聖嚴法師所說的:「面對他、接受他、處理他、放下他。」雖然我對於事情的面對方式不一定會(或能夠)去處理、去解決,但就終點目標來說確實都可以放下。
佛家說無常,我認為正常,他們講人生無常生命無常變化無常,在很年輕的時候我就體會到了人生正常,這裡的正常應該是指說無常是種正常,人上一秒活的好好的下一秒就死了佛家說無常,男朋友原本信誓旦旦說要娶妳結果卻劈腿不愛妳了是無常,對我來說人本來就會死,差別在於早死晚死,男朋友本來就可能(有機率)會愛上別的女人,這一切都是正常的,就如同我以前在《如何離苦得樂》裡面說的:我總是豁達地去正視世間一切萬物,有生有死、有利有弊、有強有弱、有善有惡、有明有暗、有是有非、有好人當然也有壞人,人本來就不是十全十美,有優點一定也有缺點,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既然是正常且原本就有的,為什麼要特地去挑剔去抱怨,如果可以真的放開心胸去面對這一切,那麼看到的不再只是缺點或是優點而已,而是一個整體。
因為沒真正跟隨法師學習佛法過所以不清楚自己對於佛陀所講的東西到底是不是如同我自以為想的那樣,但就人生目的在於離苦得樂這方面來說,結果是不謀而合的。
在《慢行聽禪》裡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在對聖嚴法師問法時曾提到她很多朋友大約到了五十歲上下這個年紀以後就會開始尋求宗教的慰藉或幫助。很多心理教育學家都會對兒童做研究統計後發展出一套理論,不管是在認知上的或是道德上的都有,只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很少人對於所謂的成年人也來做研究(或許是我讀的書少其實有但渾然不知)。這個現象真的很有趣,某部份的人經過求學、事業、家庭……等等很多事情以後才會開始追求信仰,所以學生就是要唸書,畢業了就該要找工作,事業有成了就要找老婆,結婚了就是等著生小孩,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裡的師兄師姐大部分都是中年人或老年人(我相信還是有年輕人但比例上來說絕對比較少)。為什麼不要國中就開始讀佛經呢,為什麼大學時要談戀愛不去做義工呢?
我們會發現學佛或願意相信佛教的人很喜歡講福報,也可以發現他們比一般人來的更能夠感恩、感激,好比你對一個人說你怎麼那麼厲害,考試第一名,他不認為是自己天資聰穎,他會把這榮耀歸功於自己有福報,所以運氣比較好考到第一名,其實這跟陳之藩《謝天》一文裡「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是同樣的道理。不過我一直覺得如果按照佛家所說的所謂最有福報的就是那些出家人,為什麼這麼說,好比有一個人他這世在八十歲時才接觸佛法,因為他的福報只到這裡而已,但好在因為他開始接觸佛法了所以下一世他可能可以提早一點在七十歲接觸到佛法,假設可以以此類推,最後最有福報的人應該就是早早就皈依佛門的出家人,所以你可以看到聖嚴法師十幾歲年紀輕輕就出家了。當然我們不能說只把接觸到佛法這件事稱為有福報其他就不是,應該是說接觸到佛法這件事是最頂層的福報,如果沒有接觸到佛教沒有接觸到佛法,那連「福報」這個名詞都不瞭解或是本身也不會是一個時時懷抱感恩的心的人了。所以說接觸了佛教才開始尋求離苦得樂的方法,學了佛法才有機會開智慧,如果這麼解釋的話是不是接觸佛法才是最有福報的事情呢?
記得在福智文教基金會的全國教師成長營聽法師開示時曾聽到兩個雷同的例子,有人跟法師問說為何日常老和尚(福智文教基金會創始人)這個這麼有理念有遠見的師父卻這麼快離開人世,上天怎麼不讓他多活久一點,結果法師回:「因為大家都已經得到他的幫助了,所以他可以安然地離去。」另外一個人問說為何他自己的母親生平也沒做什麼壞事,也是虔誠的佛教徒,為什麼只是因為出門過街買東西就被粗心的汽車駕駛撞死了,為何上天這麼不公平。結果法師說:「她離開了所以可以不用再受苦。」這裡的意思是指說誰知道她如果繼續活下去會碰到什麼更大更痛苦的災難,譬如說孫子突然病逝或是自己得到癌症,又好比雖然沒被車撞死但卻半身不遂搞得身心俱疲。為什麼我會覺得佛教奇妙就在這裡,他們總是可以用跟別人不一樣的角度看事情來轉化自己的心念,同樣詢問人為何死去,但回答的方向跟內涵就是不一樣。
佛教講因果,然而事實上他們不喜歡把任何事情歸咎於因果,因為這樣會讓沒有思考能力的人變成宿命論者,雖然他們不鼓勵(好比容易倒果為因)但因果論這東西又確實存在。所以在過去世、現在世跟未來世這三世當中,佛家不說過去也不說未來,跟我們一般人說的「把握當下」是同樣的道理,至於為什麼會如此,那是因為前世造的業障已無法改變已成定局,那再怎麼抱怨也於事無補,而未來世又離我們太遙遠,唯一可行的就是行善即時當下累積自己的福報。雖然如此但我個人認為因果論對於一些執迷不悟的人是很好的解釋方法,真正的作法是坦然的面對與放下,但這不是說每個人都能夠輕易做到,所以用這種說法加速讓想不開的人去面對與放下其實並沒有錯。簡單而言就是這東西存在但佛家不會刻意用這理論去解釋萬物,他只會跟你說要做好事要做功德要有感恩的心……一大堆,但因果論卻是佛教認為世間運行的重要法則。
參加完福智文教基金會以後我曾經有很大的念頭想要去學佛經,有網友就跟我說既然要學那就即時,不過因為我還要準備教師甄試的關係所以並沒有當下去學,雖然每個禮拜其實也才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我沒去學但也沒有因此而比較認真唸書,但我覺得佛陀也不會因為我沒有早早在三月時去學佛就要把我屏除在佛門外,這跟西方基督教是同樣的道理,一個再怎麼十惡不赦的壞人只要死前真心悔改並願意相信上帝,他都能上天堂。所以雖然我現在沒有出家我沒有吃素我一樣交女朋友,但我認同佛陀的精神那就夠了,我覺得這比一些盲目每天唸阿彌陀佛的人還有用,或是平時沒有感恩的心但卻捐了一大堆錢給寺廟的人還好。
待續。
延伸閱讀:《佛教之我思我見(2)》
- Jun 15 Mon 2009 14:01
佛教之我思我見(1)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