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三分鐘熱度嗎?今天突然想到這個問題,於是就在逼上廣播問了一下大家,回我水球的,幾乎回答都是會,是這樣子嗎?似乎好像是。對於養狗這件事而言,我發現我真的就是三分鐘熱度,一開始的時候,我是滿心期待地,還戴狗去看醫生,請人家幫牠洗澡,又幫牠取名字,買了狗飼料,又像師父要了狗籠,不過幾天後,他開始亂大便,又在我床上尿尿,我就開始覺得膩了,唉…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個性使然嗎?是嗎?我也不知道。

  突然想起海狗之前跟我說的一句話:「至少小說你就不會三分鐘。」徐子盈也說:「我覺得會,除了打逼以外。」為什麼寫小說我不會三分鐘熱度呢?因為我想當小說家啊!最後我發現,只要是我所感興趣的東西,就絕不會三分鐘熱度了,例如打逼,寫小說,打籃球,下象棋,看村上春樹的書。

  村上春樹所有的書裡面,我看最多遍的,莫過於《人造衛星情人》跟《聽風的歌》了,《人造衛星情人》當初時報一出版的時候,我就買回家看了,那時候,村上以前的作品並沒有看很多,因此,儘管網路上有許多人批評他這部小說已經不如從前,甚至認為這部小說不應打著九O年代版的《挪威的森林》的名號,但對我而言,我根本不在乎,為什麼呢?因為我對村上春樹並沒有三分鐘熱度啊!只要是他寫的作品,我都喜歡,管他是過去還是現在或是未來,就是這麼簡單。

  《人造衛星情人》跟《挪威的森林》這兩部小說,算是村上少有的愛情小說,然而,這種的愛情小說,絕對不是跟你在網路上看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或是《我們不結婚,好嗎?》那種的愛情小說。因為,村上春樹其實在愛情中又加了許多的佐料,在《挪威的森林》裡,性與死亡一直圍繞著故事打轉。

  原版挪威的森林上冊書衣上寫道:「這是戀愛小說。我想是很老舊的名稱;不過,除此之外想不到更好的說法。這是激烈而又安靜與哀傷的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下冊的書衣上寫道:「他們追求的大多數是已經失去的。描繪的是在黑暗的森林深處,永遠無法從那裡前進,也回不了的……永遠的喪失與再生,是現在最激烈的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

  性,在這部小說中,佔了很重要的部分,或許是說村上春樹敢去描述,或是說民族性的不同,也可以說,這就是他特別、與眾不同的部分,既然是一部愛情小說,男女主角互相情投意合,心靈可以結合,誰說肉體不能結合呢?

  死亡,故事裡登場的人物,一個接著一個地死去,村上春樹想要藉此傳達個訊息給我們,那就是人生其實就是「生」與「死」罷了,然而,我們必須知道,人生就是了解生死,接著體會生死,進而超越生死。我們要從悲傷中掙脫,學習到某些事情。

  「死不是生的對立,而是以它的一部份存在著。」這句話,在這部小說中,可能是最為經典的所在,是嗎?是吧!

  而至於《人造衛星情人》,為什麼我會一看再看呢?我想,是因為故事裡的女主角──小堇有著跟我相同的興趣吧!

  小堇當時為了成為職業作家而名副其實地正在辛苦奮鬥中。這個世界儘管有這麼多可以選擇的人生途徑,但自己應該走的除了小說家之外別無其他的路。這個決心就像千年岩石一般堅硬,毫無妥協的餘地。他的存在與文學信念之間,夾不進一絲毫毛的空隙。──《人造衛星情人》

  每當我看到這段時,心中就有著莫名、無法形容的貼切感,彷彿就是在寫我似的,所謂余心有戚戚焉,就是這樣吧!

  《人造衛星情人》這部愛情小說,跟《挪威的森林》差異性其實是蠻大的,當然,「性」的這個部分,有某些方面的重疊性,然而,在這裡,算是女性與女性的性,而至於生死的部分,在這裡幾乎算是沒有的,取而代之的,是小堇的消失,這裡的「消失」其實與《挪威的森林》裡的「死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挪威的森林》裡的人物,在死亡後就不曾再出現了,而《人造衛星情人》裡的小堇,消失後卻又出現了。另一個重點,村上春樹在這部小說中,花了極大的心力去敘述小堇消失後的故事,例如,小堇的消失,是消失在這正常的世界,然而她卻通往了另一個世界,一個屬於她自己的世界,其實這是非常抽象的,我們必須跟隨著主角去幻想何為小堇的世界。

  雖然這兩部小說,都算是被村上春樹歸類於愛情小說,但其實是已經摻雜了許多東西後的愛情小說,已經不是單純的男生與女生的愛情小說了。



  每個人各自擁有某個特定年代才能得到的特別東西,彷彿像是些微的火焰。小心謹慎的幸運者會珍惜地保存,將它培養大,當做火把般照亮著活下去。不過一旦失去之後,那火焰卻永遠也回不來了。──《人造衛星情人》

  另一本我最常看的《聽風的歌》,在書中的第一段,村上春樹就寫道:

  「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不存在一樣。」

  當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一位偶然認識的作家這樣對我說。雖然能夠理解那真正的含意,是在很久以後,不過至少把它當做某種安慰倒是可能的。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這回事。

  但是,雖然如此,每次要寫點什麼的時候,總是被絕望的氣氛所侵襲。因為我能夠寫的領域實在太有限了。例如假定關於象,我能寫點什麼的話,也許對馴象師就什麼也寫不出來,就是這麼回事。

  八年之間,我一直這樣左右為難。──八年,一段漫長的歲月。──《聽風的歌》

  不管在《人造衛星情人》或是《聽風的歌》,不管是小堇還是「我」,其實跟我都有某種程度上的關聯,不管是以當小說家為志向,還是寫文章會沒有靈感這方面,真的與我非常相似,可能就是這樣,我特別喜歡這兩部小說吧!

  一九七九年,村上春樹以《聽風的歌》獲得羣像新人獎,其實,早期村上春樹的作品與現在的作品,其實有著很大的差別,寫下《聽風的歌》時的村上春樹,那時他才二十九歲,然而現在的村上春樹,已經五十四歲了,其實在這十五年的光景,人的思想都會隨著人生經驗而改變,相對地,作品的內容以會反映出來,外在的筆觸或是詞彙更是不用說,一定會有大大不同。

  其實,我是非常喜歡早期的村春樹的,在《聽風的歌》裡,其實村上春樹的筆法較輕,傳達的訊息也多以對話來呈現。看《聽風的歌》,比較有看故事的感覺,因為村上春樹用了大量的對話,讓人可以不加思索地看下去,而在這部小說中,並沒有什麼人生哲理讓人再三省思,也沒有生死的探討,讓人反覆閱讀。不像他後期的作品,往往是主角的內心戲呈現方式,用主角自省的方式來告訴讀者某些訊息。我想,這是最主要的差別吧!



  很久沒有感覺到夏天的香氣了。海潮的香、遠處的汽笛、女孩子肌膚的觸覺、潤絲精的檸檬香、黃昏的風、淡淡的希望、夏天的夢……。但是這些簡直就像沒對準的描圖紙一樣,一切的一切都跟回不來的過去,一點一點地錯開了。──《聽風的歌》

  三分鐘熱度,這真的是我的個性嗎?為什麼這個會扯到村上春樹哩,怪了,真的是怪了。

  清晨了,該去睡覺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