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今天,我正坐在考場為聯考(現今指考)奮鬥著。如今,我早已大學畢業成了一名特教實習老師。
多少人奉獻了多少的青春歲月,為的就只是今天。老實說,我不知道是不是台灣的教育制度出了很大的問題(感覺這總是牽涉到政治,什麼藍不藍綠不綠的)。總覺得台灣的小孩子很可悲(或許別的國家的小孩也是),國、高中的時候被教育只要一直往上唸就好,一中、建中、北一女,台、清、交、成、師,可是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至少我不知道)。
很多人知道要認真唸書,不管是為了他的父母而唸還是自己而唸,成績甚至也可以排在全班前三名,但是當你問起他:「你想念什麼系?」一類組的會回答法律,二類組的說電機,三類的說醫科,是真的想當大法官賞善罰惡或當律師為民伸冤,還是真的想當醫生救世濟人,這就很難說了。可能只是單純的時勢所趨(我老媽叫我唸的,我老爸也是醫生啊!以前的學長就是唸這個),或是盲目地跟隨大家的腳步而已噢。
還有另外一種的學生回答更妙了,他會說:「我也不知道要唸什麼系耶!分數到哪裡就唸哪裡囉。」這意思代表什麼,代表說如果他考很高分,他可能會唸電機,電機唸不到就唸電子,電子唸不到,那就資工吧!可是電機跟電子還有資工之間的差別到底在哪裡,以後找得工作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哪個高中生會懂啊,等到了上大學之後才明瞭這之間的差別,想休學重考嗎?別傻了。
大學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高中之前,我們幾乎還保有所有的天真浪漫,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或是其他的東西,而上了大學後,很明顯的進入了一個小型社會,開始會化妝會打扮,懂得交際應酬,說客套話……等等之類的。在高中之前因為涉世未深,見的世面也比較狹隘,看的人也少,相對的懂得不多、想的也不多,可以說是個無憂無慮的小朋友。但是上了大學之後就不一定了噢,離開了父母成了在外求學的莘莘學子,學長跟學姊會經驗分享,自己到了某種年齡之後也變得更想要擁有自主權(想要掌握自己的人生)那樣。
問題是,上了大學以後才發現來不及了。在高中的時候還懵懵懂懂的,自己想要什麼可能都不知道,等到突然有一天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時,那麼容易回頭嗎?我一直到現在還是有一種很深的疑惑,那就是興趣、科系、工作與賺錢這四者之間的關係到底為何。
興趣是構成人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很重要的,至少也會活得比較快樂些,然而,大部分我們的興趣跟往後上大學想要唸的科系總是沒什麼相關(當然不是指全數的人),例如說你喜歡聽搖滾樂所以想搞一個樂團,或是看了井上雄彥的《灌籃高手》而想跟櫻木花道一樣熱血青春,甚至只因為看了蔡明亮的一齣電影而想念戲劇系拍起片子搞起藝術。大部分的家長如果聽到自己的小孩是這樣想的話,不是反對就是瘋掉吧(當然不是全數的家長)。畢竟,我們喜歡的休閒活動不能當成一項能謀生的工作來看待。
或許你會說,「五月天」不是紅得發紫嗎?試問,以前也很紅的「脫拉庫」跑去哪裡了?連我欣賞的「糯米團」就快混不下去了,專輯才不知道發到第幾張,搞音樂或許真的不錯噢,不過也別傻了,現在MP3、盜版CD那麼盛行,網路那麼發達,什麼ezpeer的,IFPI都在唉唉叫你知道嗎?你說打籃球很好,麥克喬丹、艾佛森、布萊恩,拜託,人家是NBA好嗎?在台灣,田壘的薪水說不定還比不上統一獅隊的一個板凳球員噢,所以,如果想當運動員那麼去打棒球還比較好(或練跆拳道也可以),那麼拍電影好嗎?搞藝術的人其實過的很拮据的,國片那麼不景氣你又不是不知道,連一個什麼國片輔導金之類的東西說不定就要申請很久噢。
話說回來,自己的興趣跟想要的東西總是有段差距的,總不可能去唸個什麼搖滾系、籃球系或是電影系吧(音樂系、體育系、戲劇系除外)!我想表達的是,扣除所謂的八大藝術,我們想念的科系跟自己的興趣一定有些差距(當然還是有例外的人),而畢業後找的工作也可能跟我們所學的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根本是學以沒有致用噢,就算有相關,這份工作卻不一定是個賺錢的工作,或許你會認為我幹嘛那麼勢力眼,可是,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什麼都是要向錢看的不是嗎?
所以,到現在我還是一直這麼覺得,與其唸好的科系或是選好的工作,其實都沒有比賺大錢來的重要,只不過尷尬的是,大部分會賺大錢的工作都需要一份好的學歷,甚至是科系(你總不能說宗教系、中文系或是歷史系能賺大錢吧),然而,這些科系卻又往往與我們喜歡做的事情相牴觸。因此,在此奉勸那些還沒上大學,或是正想上大學唸書的人,選擇科系真的要三思啊!
總結,興趣、科系、工作與賺錢到底哪個比較重要呢?老實說我還是不知道。
多少人奉獻了多少的青春歲月,為的就只是今天。老實說,我不知道是不是台灣的教育制度出了很大的問題(感覺這總是牽涉到政治,什麼藍不藍綠不綠的)。總覺得台灣的小孩子很可悲(或許別的國家的小孩也是),國、高中的時候被教育只要一直往上唸就好,一中、建中、北一女,台、清、交、成、師,可是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至少我不知道)。
很多人知道要認真唸書,不管是為了他的父母而唸還是自己而唸,成績甚至也可以排在全班前三名,但是當你問起他:「你想念什麼系?」一類組的會回答法律,二類組的說電機,三類的說醫科,是真的想當大法官賞善罰惡或當律師為民伸冤,還是真的想當醫生救世濟人,這就很難說了。可能只是單純的時勢所趨(我老媽叫我唸的,我老爸也是醫生啊!以前的學長就是唸這個),或是盲目地跟隨大家的腳步而已噢。
還有另外一種的學生回答更妙了,他會說:「我也不知道要唸什麼系耶!分數到哪裡就唸哪裡囉。」這意思代表什麼,代表說如果他考很高分,他可能會唸電機,電機唸不到就唸電子,電子唸不到,那就資工吧!可是電機跟電子還有資工之間的差別到底在哪裡,以後找得工作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哪個高中生會懂啊,等到了上大學之後才明瞭這之間的差別,想休學重考嗎?別傻了。
大學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高中之前,我們幾乎還保有所有的天真浪漫,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或是其他的東西,而上了大學後,很明顯的進入了一個小型社會,開始會化妝會打扮,懂得交際應酬,說客套話……等等之類的。在高中之前因為涉世未深,見的世面也比較狹隘,看的人也少,相對的懂得不多、想的也不多,可以說是個無憂無慮的小朋友。但是上了大學之後就不一定了噢,離開了父母成了在外求學的莘莘學子,學長跟學姊會經驗分享,自己到了某種年齡之後也變得更想要擁有自主權(想要掌握自己的人生)那樣。
問題是,上了大學以後才發現來不及了。在高中的時候還懵懵懂懂的,自己想要什麼可能都不知道,等到突然有一天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時,那麼容易回頭嗎?我一直到現在還是有一種很深的疑惑,那就是興趣、科系、工作與賺錢這四者之間的關係到底為何。
興趣是構成人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很重要的,至少也會活得比較快樂些,然而,大部分我們的興趣跟往後上大學想要唸的科系總是沒什麼相關(當然不是指全數的人),例如說你喜歡聽搖滾樂所以想搞一個樂團,或是看了井上雄彥的《灌籃高手》而想跟櫻木花道一樣熱血青春,甚至只因為看了蔡明亮的一齣電影而想念戲劇系拍起片子搞起藝術。大部分的家長如果聽到自己的小孩是這樣想的話,不是反對就是瘋掉吧(當然不是全數的家長)。畢竟,我們喜歡的休閒活動不能當成一項能謀生的工作來看待。
或許你會說,「五月天」不是紅得發紫嗎?試問,以前也很紅的「脫拉庫」跑去哪裡了?連我欣賞的「糯米團」就快混不下去了,專輯才不知道發到第幾張,搞音樂或許真的不錯噢,不過也別傻了,現在MP3、盜版CD那麼盛行,網路那麼發達,什麼ezpeer的,IFPI都在唉唉叫你知道嗎?你說打籃球很好,麥克喬丹、艾佛森、布萊恩,拜託,人家是NBA好嗎?在台灣,田壘的薪水說不定還比不上統一獅隊的一個板凳球員噢,所以,如果想當運動員那麼去打棒球還比較好(或練跆拳道也可以),那麼拍電影好嗎?搞藝術的人其實過的很拮据的,國片那麼不景氣你又不是不知道,連一個什麼國片輔導金之類的東西說不定就要申請很久噢。
話說回來,自己的興趣跟想要的東西總是有段差距的,總不可能去唸個什麼搖滾系、籃球系或是電影系吧(音樂系、體育系、戲劇系除外)!我想表達的是,扣除所謂的八大藝術,我們想念的科系跟自己的興趣一定有些差距(當然還是有例外的人),而畢業後找的工作也可能跟我們所學的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根本是學以沒有致用噢,就算有相關,這份工作卻不一定是個賺錢的工作,或許你會認為我幹嘛那麼勢力眼,可是,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什麼都是要向錢看的不是嗎?
所以,到現在我還是一直這麼覺得,與其唸好的科系或是選好的工作,其實都沒有比賺大錢來的重要,只不過尷尬的是,大部分會賺大錢的工作都需要一份好的學歷,甚至是科系(你總不能說宗教系、中文系或是歷史系能賺大錢吧),然而,這些科系卻又往往與我們喜歡做的事情相牴觸。因此,在此奉勸那些還沒上大學,或是正想上大學唸書的人,選擇科系真的要三思啊!
總結,興趣、科系、工作與賺錢到底哪個比較重要呢?老實說我還是不知道。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