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人,對於一件事情、一個現象的觀念與看法絕對會有所謂的差異性,然而更會因為語言的使用方式,用字遣詞的不同而在表達上會有更大的落差,這時候誤解就產生了,雙方對於彼此認知的不認同,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不過有時候事情也不是那麼麻煩,第一件事必須釐情雙方的語言,分析彼此的詞彙,對於所謂的「定義」必須闡釋清楚,了解對方真正的看法。當然在這溝通的過程或許必須花費相當多的時間與心力,不過若能夠清楚知道對方真正想要表達的涵義,誤會就完全消失了。
所以說有時雙方爭吵的問題根本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雙方對於事件的看法不同,或是表達這事件的用字遣詞有誤解產生,釐清雙方的語言,仔細分析過後可能就天下太平了。
當然前提是必須有一方有著清晰的思緒與清澈的邏輯概念,並且能夠明確地使用語言引導對方做適度的表達才行。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太辛苦了,不過這過程正是所謂的溝通吶。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