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題在我腦海裡已想過好幾次了(也曾寫出來)。從以前到現在很多人對我說過我文筆很好,開心之餘但卻一直不這麼認為,因為在定義上每個人的認知都不太一樣。我的文章受到村上春樹的影響極大,用字遣詞白話、簡單且直接(像翻譯作品似的),再加上天生樂觀的個性影響以及沒有女性的細膩心思,導致我的東西很少著墨在檢討自己、省思人生上面,主要是論述事件或講道理,而不是個人內心世界的描白。

  我一直很羨慕的文筆如果用具體的說明應該就是例如印刻出版社出版的作品,好比國內知名的朱家三姐妹的小說,駱以軍(老實說我根本沒看過)……等,還有很多人推崇的簡媜、白先勇之流,更別提早期的文學大家什麼七等生、舞鶴之類的(一大堆我都不知道的名作家)。我知道自己的詞彙雖簡單但至少文句通暢流順(跟現在的七年級後半生比起來確實是太厲害了),但我還是一直覺得那根本沒什麼,就好比我最常用的:因為,之所以,不過,但是,尤其,然而,想當然爾,簡單而言,嚴格來說,換句話說,老實講,事實上,說真的,另外,打個比方,舉個例子,好像,猶如,彷彿……等等。因為我懂得不多所以文章並沒有所謂的優美感,或許也是很少寫抒情文的緣故,因此很難在文章中看見對於人、景、物的描述,有的人真的很厲害,會利用想像力、創造力去描繪出一片景色(彷彿在欣賞一幅畫),即使是很空洞、抽象的東西他們還是可以想辦法具體描述出來,但對我來說就不行了,我很簡單,想說一就是一講二就是二,不會用隱喻的方式來表達情感,不會用暗示的方法來說明事理。

  以前曾舉過一個例子,趴在桌子睡個小覺(這我寫的)。而我認為的好文筆可能是寫:伏在案前小憩。或是:看著窗戶上的雨滴(我的版本)。優美的詞句是:望著窗櫺上的雨滴。以前一直以為所謂的好文筆就應該是這樣才對。

  曾問過九把刀怎樣才算是好的小說,他說了一個故事。某位他的好友失戀了而感到沮喪、失落、難過,因此跑去台中找他談心訴苦,後來他那位失戀的朋友哭完累了就躺在九把刀的床上看著最新出刊的《海賊王》,結果看著看著就因為裡面的對話情節而哈哈大笑,九把刀說當下他真是覺得莫名奇妙,上一秒還哭的死去活來下一秒卻笑得不成人形。他表達的意思在於他認為一個好的作品是能夠抽離一個人的情緒而把他帶入另外一個情境裡,就如同他好友的反應一樣。

  我很認同九把刀的說法,後來我也真的體悟到,文章的好壞判斷不在於其形式(文筆)而是取決於其內容。最近我看完了蔣勳《生活十講》後有很大的體會。文字是一種傳遞訊息、傳承文化、溝通情感的工具,用中文、英文、韓文、火星文、注音文表達其實都沒關係,詞彙優不優美,有沒有轉化、排比、頂真、對仗也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在於這篇文章可以給看的人得到什麼,間接或直接改變一些人的心念、想法或是改變這個世界,用更明確的說法就是能夠引導人們向上、向善。我非常認同名作家陳映真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文學不應該那麼自私,文學應該關心更多人的生活,走向社會的邊緣,去抨擊不正義、不公理的事情。」當然我並不認為只侷限在文學世界裡而已,電影、音樂、美術或是詩詞、小說以及文章都該如此。

  我承認文筆是評斷文章好壞的第一要素,但絕對不是必要條件,所謂的文筆當到了一個基準點以後其實很難精準地分出高下比出優劣,就好比以前國文課的作文評分標準,技巧可能佔百分之四十,但是內容卻佔了百分之六十那樣。有人的文章也不會刻意引經據典或大量穿插名言古句,但讀完內容就會得到我們的認同引起我們的共鳴,事實上這就是「言之有物」。常看到一些女生的網誌內容是這樣:今天跟比比出去玩,可是太陽好大我都懶得動,我們在室內吹冷氣狂拍照。晚上跟好姐妹去夜店跳舞,我穿了一件爆乳馬甲,好多人來跟我搭訕,但看起來都好像是台客我不是很喜歡,所以就沒給他們電話了。另外一種的是:馬的妳這個賤女人,搶別人男人很得意嗎?自以為是公主我看根本是死破麻,自己倒貼過去如果我是還會嫌妳髒咧,一整個就是賤,我沒說是誰喔,拜託不要自己對號入座。

  我想一篇文章會讓人覺得很棒絕對不是因為筆者用了很多成語或修辭法,而是覺得其內容很有道理。我以為一篇文章內容可以顯出一個人的邏輯推理思考能力,他對於生活上的事物的感受力,對於事件的分析判斷以及其人生態度所展現出來的智慧。因此,我們很難去相信一個每天只想著時尚名牌、追求潮流、不想工作只想逛街購物甚至一心想嫁入豪門,晚上就是去夜店想釣金龜婿的拜金女郎有多少內在;或是只知飆車打架、泡網咖玩線上遊戲的小混混會多有智慧,更別期待他們能夠說出什麼震撼人心的話語或寫出讓人感同身受的文章。當然她們可能可以寫出一篇比較各家化妝品牌優劣的文章或詳細介紹今年最新款的明牌包包的設計由來,或是比較全國各地著名夜店的好壞,即使文章內容再怎麼清楚文句再怎麼流暢,但還是無法深得我心。

  重回蔣勳的《生活十講》,我從來沒看過他的作品,只知道他好像是東海大學的教授,一位美學大師,看完這本書之後非常欽佩他,因為從其中內容可以得知他是一位學富五車且非常有想法有智慧的人,論宗教他可以說出《聖經》裡的故事,他也可以談《金剛經》,講文學講美學也不落人後,從《西遊記》可以聊到《紅樓夢》再說到《寂寞的十七歲》,可以從西方的杜思妥也夫斯基說到近代的張愛玲,可以談價值觀,論信仰,說愛情講情慾,什麼都有涉略。難怪人家可以當大學系主任,說出來的話就是有份量。這讓我想起了網路上很多知名不知名的寫手總是寫著一些關於男歡女愛的風花雪月,什麼男孩不可不知道的十件事、女人要的很簡單或是男孩女孩必看等等之類的文章,雖然看完會覺得不錯,但其實可以發現內容很簡短,雖然滑鼠滾軸必須轉好幾圈,但卻是寫一行即斷一行,如果仔細統計字數的話,或許連六百字都不到。當然喏,一篇文章的好壞取決不在形式上,不管有沒有按照正確的作文方式(開頭空兩格以及正確的標點符號)或字數(慈濟證嚴法師的靜思語錄雖然才短短一兩行卻充滿了智慧)有多少都不重要,但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看到這些寫手的愛情文章看完卻沒有深刻的體會或感動,或許文章會告訴你女人在想什麼,但不會解釋為何女人要這麼想,文章會告訴你該做哪些事情,但卻不會跟你說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

  至於為何這些寫手不把文章寫得更明白,把事情分析得更透徹呢?誰知道。

  文筆重不重要,重要,但我相信內容更重要,而我也更相信一篇文章的內容可以呈現一個人的所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