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很多人有種迷思,那好像就是把介紹朋友認識這行為複雜化了,而詬病的地方就是在於好比相親這種事情,今天媒人介紹一對男女認識,或許沒有講明但彼此心知肚明這就是相親,結果結局變成這樣,男方覺得女方不夠美、太矮,女方覺得男方學歷不好或是工作不好,然後雙方吃完飯就再也不會來往。記得以前曾跟母親說叫她介紹她們學校的實習老師或是年輕的老師給我認識,結果我老媽當然一口反對,她知道我今天想要認識只是單純的想多個朋友,但她認為這樣對於那些女老師而言是浪費時間,我老媽甚至很嚴肅地跟我講:「人家憑什麼來認識你。」她說很多人當說要介紹朋友認識的時候,其實就是以交往/結婚為前提來認識。的確,這社會中確實很多人如此,但我個人認為這樣只是把自己侷限住了。就如同前面說的,因為只要有一點看不上,這兩個人就再也不會交集了。

  或許是因為我很喜歡認識人,所以很不喜歡那樣的感覺。一直在想這樣的個性是何時養成的,後來發現應該是在大學時,大二常一個人晚上八、九點去吃晚餐,但又很不想一個人吃飯,所以我會約人「陪」我一起吃飯(我吃對方不吃),星期一找A同學,禮拜二約B學姊,週三換C學妹,星期四跟D朋友,禮拜五與E同學,週六和F學姊,星期天找G學妹,如此循環不已。

  很多單身的人想要談場戀愛卻苦無對象,但卻又以交往為前提的念頭來想認識對方,我覺得這樣的觀念不好,如果單純地只是想多認識朋友其實根本不必去在乎對方高矮胖瘦工作待遇以及身世背景,很多人因為有了這些外在條件的束縛而讓自己的生活圈變小。我覺得最好的相親模式其實根本不是媒人外加男女主角,這樣感覺起來很沉重,倒不如約一夥人大家一起同樂,單身非單身的都可以參加,這樣的用意在於今天是來認識「人」的,不是來認識「男女朋友」的,至於誰跟誰看對眼誰對誰有意思,大家自己私下再去努力不是就好了。

  或許有人會認為認識了一個我不是很喜歡或以後也不會有什麼交集的人有何用?就像我老媽當時對我說的:「你都有女朋友我幹嘛介紹我們學校的女老師給你認識。」會這樣想的人眼界真的太過於狹小,雖然我死會了可是我有好多單身的朋友,我單身的朋友又有好多單身的朋友,人際網路這東西大家都知道可是卻不是很多人會利用。話說回來,我老媽學校的單身女老師沒認識到我有損失嗎?事實上也沒有,那幹嘛又要認識呢?只是吃過一次飯以後又不會連絡。我這個人的交友心態很簡單,就是認識而已,認識了不一定要成為閨中密友,不用成為紅粉知己,如果說吃過一次飯以後都不連絡並不會少塊肉,那出來認識吃個飯也不會少塊肉,一個人吃飯跟兩個人吃飯還不是一樣都是吃飯。我認為所謂的機會就是從這邊創造出來的,不吃飯沒損失,吃了飯也沒吃虧,但吃了飯可能會發現對方這個人很有趣,跟自己的頻率還蠻契合的。或許這次跟對方出來吃飯雖然沒有來電,但下次對方約了他的高中同學出來妳就煞到對方了也說不一定。但如果當初只是想說我幹嘛去認識一個有女朋友的男生或是我覺得不怎麼樣的男生,那就沒有第二次機會去認識他的高中同學、軍中同袍或是公司同事了。

  很多男生納悶為什麼交不到女朋友,或是在網路上詢問如何追女孩子,我覺得很多人的出發點一開始就錯了。我一直覺得心態很重要,很多男生看到心儀的女生以後就亂了陣腳,開始想辦法如何進行邀約如何增加彼此的熟悉度,會開始因為敲對方MSN卻回很慢而氣餒,會因為打電話給女方卻沒有接而感到挫敗,接著胡思亂想想東想西。我了解男生追求的伎倆以及用心,但如果顧此失彼打亂自己的生活步調我覺得這樣不妥。就以我自己為例,很多人羨慕我跟正妹出去吃飯或玩樂,為什麼可以這樣,因為我只把她們當朋友並沒有要追求對方,以前曾有鄉民問我跟那些正妹出去吃飯是不是我請客,大家都是學生當然是各自付各自的,但我也遇過因為我從台中北上到台北而正妹是地主結果她請我吃飯的。我本身也會約女生吃飯,但如果對方沒空或是覺得跟我不熟而拒絕,我並不會因此而感到失落,因為從一開始我的心態就很正常,所以不會有得失心,這就是我以前所說的,重點在於吃飯不是在於那個人。

  熟知我的朋友就知道我喜歡熱鬧,大家一群人吃飯很歡樂,或許有的人不認同,他們可能會覺得我幹嘛去跟人家的高中同學的團,我何必去參加人家公司同事的聚會,我認為這並沒有誰對誰錯,只是想法不同。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我的朋友大部分都可以接受聚會中有陌生人,就例如我有過的聚會是我的大學同學跟我的網友還有我的軍中同袍六個人一起吃飯(三男三女卻分成四個群體),或是朋友也會帶他我不認識的朋友去。覺得已經進入社會工作有了一些歷練的人其實不該再那麼小家子氣害羞生澀,或多或少都學到了與人應對進退的方法或是一些交際手腕,因此即使面對一個陌生人雖然不用到掏心掏肺但簡單的閒話家常其實也很容易。可能有人認為跟一群自己不認識或不是很熟的出去吃飯、唱歌感覺很怪,但我就覺得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好比週六晚上當然可以一個人在書局讀著小說,在家裡看DVD或是一個人坐在電腦前上網,但其實也可以跟一群人一起吃飯、喝茶或是運動,沒有誰對誰錯。差別在於一個人讀小說一個人看DVD一個人上網並不會讓你認識到「人」,而跟朋友的朋友一起出去就開啟了第一次認識人的機會,之後也有第二次的機會去認識到那個人的親朋好友,或許在往後的機會中就能夠遇到自己生命中的另外一半也說不一定。

  廢話那麼多我覺得重點還是在於所謂的心態問題,不管是單純的交友還是想談戀愛都是,當有所求時卻沒得到回應或回饋就會感到失落,當想要約某個女生吃飯增加情感時卻被打槍也會無奈,或是頻頻被發洗澡卡也會覺得對方很沒誠意,但之所以會如此都是因為我們太看重對方了。但如果今天只是抱持著認識一個人的心態我想得失心就不會那麼重了,就像我的大學同學彬彬問過我的問題:「認識那麼多人有什麼用嗎?」的確沒用,但對我來說那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想這可以用個例子來舉例,好比我們的手機聯絡清單或MSN上面的好友,事實上那一長串的名單裡真的跟我們非常要好,假日會一起出去玩樂吃飯的人就那幾個而已,那如果這樣的話是不是其他幾乎不會聯絡到的人的電話跟帳號就可以刪除了,事實上我們也不會如此這麼做,因為放在那邊其實也沒有什麼損失更不會佔到什麼空間,誰知道我們哪一天突然發生什麼事情而需要誰幫忙時可能會要跟對方連絡或是敲他MSN呢?這跟認識陌生人是一樣的道理。

  很多人會因為一些因素、條件去篩選朋友而不給對方機會,但換個角度想其實也是不給自己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