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台灣的網路出現了所謂「豆豆看現象」。豆豆看(dodolook)是對岸桂林電子工業大學的女學生,年紀只比我小一歲。起因於dodolook在她的個人網誌上發表了一系列的自創影片,影片的主題曲都是直接採用時下的流行歌曲或廣告,再搭配上dodolook自己的錄影剪接和俏皮演出,就成為了一部部有趣且賞心悅目的搞笑影片。

  當然dodolook的外貌和親和的樣貌或許是吸引眾人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我看完了她的一系列的影片,姑且不論那些優於一般人的純熟影片剪輯技巧,影片中許多幽默與創意的元素,就足以讓人豎起大拇指稱頌。

  當然比較嚴肅或是不欣賞所謂「網路次文化」的人能會覺得她很閒,不好好唸書,整天玩相機、搞視訊,批評她不成氣候、靠臉紅不了多久等等。這些都可以被理解,但是有一點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台灣青少年過去自己引以為傲的創意,這兩年似乎有被對岸趕上的趨勢。

  兩岸的學術界最喜歡去比較台大、北大、清大等校在世界名校中的排名,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不管怎麼比,這三所的排名都大概落於150~200名之間 ,彼此間的相差不會太大。但是往返於兩岸三地的學者專家或是政商人士,常常會有一種感慨,說是台灣的學生用功程度遠不及大陸學生,北大早上八點圖書館門前大排長龍,台大宿舍早上八點可能還在打魔獸。

  比較欣慰的是,學者專家們還有一個共識是,台灣學生的用功程度雖然比較差,但是思想靈活和創意程度卻高於對岸學生。我們很高興,因為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作學問或是出社會工作,創意的重要性有時候甚至要高於個人的努力,或至少是同等重要。

  但是最近在網路上的流行趨向,卻好像不是這樣一回事。

  從去年底,作風大膽的「後舍男生」登上NBA網頁首頁,到上個週末的dodolook,我發現華人網路次文化的中心,已經從台北移轉了北京。六七年前交大烤香腸的風光已經慢慢地褪色,近幾年來,台灣網路創作的表現,似乎已經有點接近台灣綜藝節目的等級。從學測的3Q得Orz入題,多多少少我們就可以窺見,台灣的「主流」網路文化、或說是青少年次文化,似乎只剩下火星文和線上遊戲。

  從十八歲到三十歲前是人類跳躍性思考和創造力最豐富的時期。也因此,使用者以青少年居多網路世界可以視為該社會未來的雛型,而網路文化更可以視為是該社會活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指標。當然我也許誇大了網路文化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許多傑出的作品除了創意之外,還需要配合好的創作技巧才能成為傑作,而那些創作技巧是需要時間和歲月慢慢熬磨與焠鍊。但是若連理當最該有創意的年輕人都失去了創意,那還怎能奢望這個社會能夠不斷推陳出新呢?

 台灣創意沙漠化的現象,反映在網路次文化的貧瘠只是冰山一角。看看台灣的綜藝節目,再看看同樣是亞洲四小龍的南韓,我們很不情願的承認,南韓的表現真的超越我們甚多,連新聞局都曾經考慮要求黃金時段不得播映韓劇和大陸劇。雖然有旅美的台灣之光李安為我們爭口氣,雖然有全民大悶鍋在CNN中被報導,但是比起南韓現在電影工業和演藝事業全面性的蓬勃發展,我們連《霍元甲》的那句「自強不息」都喊的有氣無力。

  五樓的,你說說看該怎麼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