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佛學講慈悲心,這其實就是感同身受的概念,跟西方心理學的同理心大同小異。但有時候不禁會想,倘若我們根本沒有真正的遭遇過此事,遇到同樣情境,我們究竟如何能感同身受的同理?只能透過大腦去模擬、去揣摩,但我們終究不是當事者,真的能夠體會當事者的心情嗎。

教育心理學家柯柏格(Kohlberg)曾提出一個道德兩難的情境問題來測試孩童的道德發展歷程,但這問題終究是虛假的、杜撰的,很難保證當我們真正遇到的時候會做出一樣的決定。這就好比別人失戀時我們都知道叮嚀對方要看開要放下,但自己遇到的時候就不一定能夠輕易辦到。

所以我總是提醒自己,看到別人做出了跟自己相違背的行為時不要隨意批評謾罵與指責,因為我不是當事者,我無法確定當自己也真的面臨到同樣情境時,是不是也會做出同樣的行為。

一個在女生眼裡完全沒有任何吸引力從未談過戀愛的三十歲處男跟妳說他非常專情,這是有可能的,但說服力不足。因為他從來沒被女性誘惑過,妳不知道他是否禁得起考驗,又或者妳知道他根本沒有資格、本錢主動去誘惑女性。如果這個男生跟金城武一樣帥,跟郭台銘一樣有錢,跟周杰倫一樣有才華,還真的曾經杜絕被誘惑,或避免主動去誘惑他人,那我會相信他真的很專情。

先前台大醫科學生戀愛的新聞很多人在關注,有人評論這段感情,甚至去批評那對男女。我認為不該輕易去批判花心的人,你是真的很專情,還是根本沒有女孩子願意喜歡你,或是沒有更好的女孩子想誘惑你,完全不得而知。當然也有可能是你其實也會希望擁有更優秀,更漂亮的女朋友,但你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斤兩,知道自己的等級在哪裡,所以只能把那些女孩當作性幻想對象而已,你是有實力花心而不願意花心,還是沒有能力花心因此專情,完全沒人知道。

如果你曾經真的遇過這樣的情感考驗而杜絕誘惑,那當然很好,這是你的選擇,但如果沒有面臨過,那就選擇乖乖閉嘴,因為你批評了那些花心的人並不能證明你是專情的。

還記得前陣子吳寶春的麵包店為了進軍中國拓展,直接聲明來自中國台灣,以當中國人為傲,不少人因此嚴厲撻伐,對他感到不齒,宣稱再也不會購買他的商品。

假設我們運用柯柏格(Kohlberg)的道德兩難的情境問題,試問,倘若有人願意給你五千萬台幣,叫你在自己的臉書上發佈「我來自中國台灣」的動態,你是否會答應?或許有的人不願意,因為這樣會被臉書上其他的親朋好友看到,那如果今天只要私底下對那個給你五千萬台幣的人口頭說出「我來自中國台灣」就好,你是否會答應。又或者是,今天剛好你的父母經商失敗,另外一伴、子女生了大病需要五千萬的醫療費用,那你是否願意?

當然,面對這種假設性根本不可能發生的問題,你現在可以很有骨氣地說,不,不管怎麼樣,我絕對不會答應,真急需用錢,就算是賣腎捐精,還是跟地下錢莊週轉,我都會努力想辦法。但真的遇到了,你可以按照你腦中想的去做嗎?沒人知道答案,因為這個情境就是沒有真的發生,所以永遠不知道答案是否按照你想的去執行。

所以,假設你面對金錢誘惑的情境問題依然不會講出「我來自中國台灣」,那當然很好,這是你的選擇,但我不認為你有資格去批判跟你不同選擇的人,我也不會覺得你批判他人了就會讓你變得比較高尚,因為事實根本無法證明你是不是真的那麼高尚會選擇不說出「我來自中國台灣」,因為這終究只是一個道德兩難的假設性問題而已。

我一直努力告誡自己,不要去評論自己完全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因為始終無法得知真實遇到後所做的選擇跟腦海中幻想的作為是否會一致,假設性情境下的行為始終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沒必要去批判選擇跟我們不一樣的他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