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陣子的新聞清一色都是趙建銘案與李泰安(李雙全)案,可以說是鬧得沸沸騰騰,先不管阿扁是不是被批要被罷免,還是有人說國民黨以前一定貪得更嚴重的風涼話;而李泰安到底是不是共犯之類的。這兩件事看似毫無關聯,一個是第一家庭成員內線交易而違反了什麼法,另一個是平民百姓死者的兄長被疑似為共犯,但我認為兩件案子背後還是有所謂的共通性存在。

  醫生這行業的待遇絕對比一般人還來得更好,不過為什麼我們的駙馬爺還會做出這種事情呢?更何況現在案件一樁一樁地持續被爆料中,而李雙全之前的越南籍妻子因為疑似被毒蛇咬死而獲得不少的保險金,在原有的正當職業下的薪水外加上這筆意外之財,日子理應過得很好,為什麼短短幾年又會再次興起謀財害命詐領保險金的念頭呢?我只能說,這完全是慾望作祟的緣故。

  某一期的《商業週刊》寫到:「五○年代,財富能力是節儉,七○年代,財富能力是儲蓄,現在,財富能力則是認識金錢價值,能夠對抗物質誘惑,獲得心靈的滿足。」這是一個很好的啟示,上一代跟現在的年輕人相較之下真的是天壤之別,我們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好,也因為如此造就現在得年輕人抗壓性不足,價值觀的偏差,慾望之流矇蔽心靈。這真的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未來的台灣可以說是掌握在我們這群七年級生的手中,然而率先沉倫的卻是從我們這一代開始。

  無庸置疑、不可否認的控制物質上的慾望是一門很重要的課題,尤其是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時尚、流行、享受成了主流。綜藝界的大哥大張菲曾說過一段話:「人間就是慾望的洪流,你要是不會駕馭它,就會被洪流吞沒,重則身敗名裂、輕則遍體鱗傷。如果你懂得駕馭慾望,就如騎在龍上,奔馳往前;如果不懂得駕馭慾望,就被滾滾洪流沖走,不知道沖到哪裡、入什麼樣可怕的境地。」我也是最近才懂這段話的涵義,想起大學生涯曾拼了命的打工,一個月賺了四、五千元,然而月底一樣兩手空空,因為我把那些錢拿來買衣服、鞋子,或是吃大餐用掉了。四年下來打工賺的錢沒有累積多少,一直到畢業實習的這年才開始後悔,事實上我想說的是,學生時期打工賺的錢可能只是為了買一雙trippen,買一個PORTER或是買一台iPOD,但出了社會以後賺錢卻是為了繳房貸、車貸或存結婚基金、小孩的教育基金。如此看來的話,先前的TRIPPEN、PORTER或iPod可能就顯得沒意義了。

  母親對我說過一句話,到現在我還謹記在心並把之奉為心中的圭臬:賺一塊錢不是錢,存一塊錢才是錢。理財的重要性就不再多做贅述,不過後來我才發現控制慾望的重要性比理財更來得重要,為什麼現在社會上有那麼多的卡奴族群,他們並不是沒有工作,而是當慾望所需超過其薪水時即是惡夢的開始。投資理財是致富的第一步,不過前提也是要有一筆的小錢才可以來生大錢,進而錢滾錢利生利,這個小錢怎麼來的,絕對是省吃減用開源節流換來的。換句話說,控制物質慾望,認清價值觀才是真正第一步的開始。

  有的人可能會抱怨父母給的零用錢太少,生活費不夠,為什麼我一個六千別人卻可以一萬,但請想想,有多少人四年來的大學學費是自己就學貸款完成的。在這邊我想要強調一個觀念,一人一種命。很多人往往因為同儕的關係而影響了其價值觀,身穿POLO領子衫、EVISU牛仔褲,腳搭Lacoste休閒鞋,背個LV包包,戴個GUCCI的粗框眼鏡,動不動就上夜店,很時髦很拉風會吸引眾人的注意沒錯,不過重點在於你有沒有那個龐大的治裝費讓你去購物,如果你是自己拼命打工努力存的那我沒話說,甚至會幫你拍拍手,但如果你是很不要臉的跟家裡開口要錢,那我會鄙視你,而那種父母不給還會大發脾氣甩門把自己關在房裡的人會更讓人厭惡。一人一種命正是我想說的重點,如果你的家境小康而已,那也不用羨幕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因為有人比你更慘,三餐不繼家徒四壁。你的命就只能背路邊攤的包包,就千萬不要奢望LV,只能騎機車代步也就別羨幕有車開的人,因為有的人說不定每天還搭捷運搭公車上下班。因此,你本身只能過怎樣的日子就要安分地過怎樣的日子,想要過更好的生活、想要享受的出發點絕對是無異議的,但重點是如何向上、如何賺錢,而不是單純一昧地想過好日子而亂了自己的價值觀讓物質慾望給矇蔽住。

  以上,是最近的一些小小心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