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中街我最常去吃的那家便當店吃午餐時,見到一個之前曾看過的阿婆。那時大約是下午兩點,阿婆點的是的家常飯(四菜一飯),很便宜只要三十塊,我的食慾不是很好,所以就一邊慢慢的吃一邊偷偷觀察她。

  從阿婆臉上可以看得出來她歷經滄桑,歷史的歲月在她身上留下了證明,阿婆的胃口很好,嘴張得很開,把飯跟配菜直接送進嘴裡,雖然不至於狼吞虎嚥但也絕對沒有細嚼慢嚥,我從來看過一個老(女)人這樣的吃相,感覺那好像是什麼山珍海味似的美食,但我心想,這會不會是她今日的第一餐呢?

  阿婆身旁有個菜籃推車,上面擺著一個小盆子,裡面裝滿了口香糖、軟糖、牛奶糖……等等之類的零嘴,以前曾看過她在一中街沿途叫賣,慢慢推著她的菜籃問路人是否要買,可惜一中商圈主要的購物族群是國、高中生,並不會有很多人停下來看看阿婆,對他們來說,微薄的零用錢應該是拿來買偶像的音樂專輯或者是漂亮的服飾才對。阿婆賣的東西的價格只有兩種,十元跟二十元。老實說我不知道她這樣一天下來可以賣多少錢,如果說十元的牛奶糖可以賣三十盒,那也才三百塊而已,扣除掉成本,應該賺不到一百塊。

  這不禁讓我猜想,為什麼阿婆年紀一大把了卻還要得在外面承受風吹日曬雨淋,不斷的被無情的年輕人給拒絕給打擊信心,是不是她年紀輕時不懂事,只知道玩樂而不好好工作,或者是沒儲蓄的觀念所以活到下半輩子還要外出工作貼補家用呢?還是說阿婆從小家境不好,所以沒有去上學學得一技之長。至於阿婆的親人又在哪裡,她的小孩為什麼這麼不孝順沒有好好照顧她呢?我實在不敢妄自菲薄的大膽猜測,但從阿婆身上我想到了四十年後的我會不會過著跟她一樣的人生。

  阿婆很快就把飯吃光,我也快速的把便當吃完然後靜悄悄的跟在她身後,阿婆駝著背緩緩的推著菜籃車向路人推銷,只可惜都沒有人慷慨的掏出錢來。過沒多久阿婆就累了,於是在嘟嘟茶行的騎樓下坐下來休息,靠在她菜籃把手上面休息,望著那畫面我不禁難過的想掉下淚,於是放慢速度在她面前走了過去,阿婆看到我隨即開口叫住我,最後我挑了一個二十元的軟糖,阿婆從我手中接過錢時一直跟我點頭道謝,老實說這又讓我感到更悲傷了。

  唸過教育心理學的人應該都有學過人本主義學派馬斯洛(Maslow)的需求階層論,那分別是生理,安全,愛與隸屬,自尊,知,美與自我實現,根據馬斯洛的說法,在需求階層中較低層的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時,那些需求將會支配著個體的動機。然而一旦那些需求得到適當的滿足後,較高一層的需求會開始佔據個體的注意力和行動。不過我個人認為在自我實現之後應該得再加上一項,那就是幫助他人自我實現,如果用點更專業的說法,我會說那就是回饋社會。當然,回饋社會的方法有很多種,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每個人的方法都不盡相同。

  如果哪天在一中街看到推著菜籃車的阿婆時,省下要買的十元熱狗或是二十元的珍珠奶茶,換跟阿婆買條口香糖。我相信,你的心情絕對會愉快一整天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