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國小時學校老師常誇獎我很聰明,曾一度這麼認為:沒錯,我的確很聰明。每次月考幾乎都是全班第一名,學校有什麼作文比賽、查字典比賽老師也都派我參加,獎狀更是厚厚的一疊。國中時我開始懷疑國小老師對我的評語,納悶那是真話還是單純片面對我母親的善意謊言(小學時我就讀母親任教的學校)。直到後來我才瞭解到為何國小時能考第一名國中卻只能考三十名,因為很多小朋友其實國小都不愛唸書,而我湊巧有位國小老師的媽媽會硬逼我讀書硬逼我寫參考書罷了,但上國中後母親對我的管教方式改變放手讓我自己去做,再加上當時就讀中部人才濟濟極享盛名的明星學校衛道中學,所以我的成績並不如國小時出色,高中也只考上了第五志願的台中二中。

  記得國中導師還曾經跟母親說過其實我是個很聰明的小孩,只不過不愛唸書而已。曾幾何時我以為聰明的定義不一定是要成績好會唸書,真正的聰明是指反應機靈能隨機應變,並且活潑不怕生懂得跟長輩應對進退。

  但這個想法現在又改變了,原來我一點也不聰明。聰明只是個形容詞,它是用來鼓勵學生或是騙小孩子的,而所謂的「很聰明」根本沒有什麼好驕傲的,因為那只是形容一個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更早學會一項技能或是習得知識,然而這項事物到最後大家都能學習成功,差別只在於快或慢,即使是較愚笨的人只要懂得勤能補拙的道理也可以跟大家站在同樣的終點。打個比方,一個小朋友在三歲時就能從一數到一百從A唸到Z,又或者是能夠把《三字經》一字不露地默背完,這時候大家都會覺得這個小朋友很厲害,會誇獎他很聰明。但應該不會有人覺得自己比這個小朋友愚笨吧!因為從一數到一百很簡單,從A唸到Z很容易,而《三字經》卻對我們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我得到一個結論,聰明大部分可能是指用在學業、課業方面居多,更精準地說只是早一點到達該年齡的進度而已。假設我們能夠保有現在的記憶而時光倒轉或投胎重新做人,小時候一定會被稱為天才,因為小學時可能連書都不用看就能夠考第一名,國中時可能比較難的理化或是數學可能要多複習幾回但還是能夠應付,但讀到高中我想可能就會避開討人厭的理化而選擇第一類組或是不想背書而選擇二、三類組,直到大學時就變成了一個普通人而跟現在一樣。

  我國法規「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裡的身心障礙(白痴)與資賦優異(天才)的判別標準以魏氏兒童智力量表施測結果為準則,其中一條是法規規定智力測驗結果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以及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嚴重困難為智能障礙,簡單而言如果智商約在臨界70就可以算是了。而個別智力測驗評量結果在平均數正二個標準差或百分等級九十七以上(智商約在130左右)大約就能稱為資賦優異(當然得再詳細鑑定)。而按照常態分配圖可得知,約百分之六十八的人智商坐落於85至115之間,而智商臨界70至130更是高達百分之九十五,換句話說一百人裡面其實大約有六十八個人其實資質都相差不遠,其學業表現按照常理更不會有太大的差異。真正的差異只在於例如智商120的人可能花一個小時就能夠把書讀完並融會貫通,但智商80的人可能要多花三個小時才能夠搞懂,但最重要的是唸一個小時跟讀四個小時的結果其實是一樣的。當然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認為唸一個小時就考一百分比唸四個小時考一百分的人聰明,這麼說的確也是,但兩人最終都考了一百分,所以根本沒有所謂的高低分之差,又或是國文註釋全背對了、英文單字都背正確了這樣就真的比較了不起或比較聰明嗎?

  文章寫到這裡或許有人會納悶我到底想表達什麼。其實後來我才發現一個人被誇獎很聰明根本不值得一提,真正該高興的是被人說很有智慧才對。聰明沒什麼,尤其是聰明前面再加個小的時候,那多少就有了貶意。而所謂的智慧我個人認為是危機的處理能力以及對生活、跟人的管理能力,不管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問題還是管理公司的職員、面對自己的生活或是治理一個國家都是。聰明跟智慧不同之處在於聰明是形容詞而智慧是名詞,大家都說:他很聰明但沒人在講他很智慧;人家都說:他很有智慧卻沒講他很有聰明。聰明可能是先天的基因就註定好的,但智慧應該可以靠後天的經驗累積而成,有的人很聰明短期記憶力佳學事情快速,但如果出現問題有的人就是能夠順利解決創造雙贏局面,而有的人就是不行,跟聰不聰明是兩回事。舉個最淺顯易懂的例子好了,阿扁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但我從來不認為他是個有智慧的人。

  聰明是天生的,但智慧卻是可習得的。與其當個聰明的人,倒不如當個有智慧的人。

  延伸閱讀:《有智慧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逼魔 的頭像
    逼魔

    逼魔的《白色世界》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