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了五月天的演唱會,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大型的演唱會活動(校園場除外),發現自己跟這個場子是完全格格不入,簡單來說我是去參加演唱會享受音樂而不是去參加五月天的演唱會享受五月天的音樂。演唱會開始之初並沒有很投入,突然浮現出好多東西在腦海裡轉啊轉的,一大堆念頭隨意、任性地出現,完全不顧此刻是該放鬆心情跟隨音樂一起律動的時刻。

  五月天八年前似乎也在中山足球場開過一次演唱會,這八年的時間我從十八歲變成二十五歲,從高中生變成了社會人士,五月天的成員也從青年變成壯年,從大男孩變成了大男人,甚至結婚生子成了丈夫成了父親。難怪他們這張專輯稱為後青春期的詩,因為他們也知道他們不年輕了(笑)。我比較好奇的是以前喜歡他們的那些高中生現在還喜歡他們嗎?就像我自己也只有對他們第一張專輯的歌琅琅上口而已,之後就不怎麼會聽他們的歌了。這讓我想到村上春樹曾經在某本書裡提到:有個年輕人跟他的父親關係並不好,但某天他突然發現自己的父親跟他一樣都看村上春樹的小說,因此有了共同話題而把彼此的距離拉近。

  不知道八年後五月天是否還是亞洲天團,現在非常迷戀他們的那些高中生是否還會像現在這麼喜歡他們?

  我想我們人都會因為年紀增長經驗增多的關係而產生所謂的階段性,就拿音樂這件事來說好了,我弟弟國中時也很迷戀類似蔡依琳、張惠妹、五月天之類的,買了相當多國語專輯,後來改聽東洋音樂,濱崎步、平井堅等等之類的,上了大學換成U2、綠洲(Oasis)、電台司令(Radiohead),現在他說改聽後搖滾居多(雖然我不知道什麼是後搖滾)。而我呢,扣除為了來參加五月天演唱會而買了後青春期的詩以外,上一張聽的國語專輯就是周杰倫的魔杰座。高中當然也開始接觸東洋音樂,大學聽西洋音樂,不過現在改聽jazz跟bossa nova還有電子音樂,甚至我也開始聽法語歌或是買德國的樂團的專輯。

  雖然我不會討厭五月天,但也沒有再喜歡過了。

  身後有個五月天歌迷真的是個超級歌迷,從頭到尾不斷地跳動不斷地跟隨著台上的阿信一起歌唱,我從他那緊閉雙眼的沉醉表情看得出來他很享受這一切,這裡成了露天的KTV,五月天幫他點了一大堆他會唱的歌,他跟著音樂一起跳動,一起高舉雙手,一起嘶吼吶喊,我周遭的每個人即使沒有這麼瘋狂,也絕對是可以跟著一起哼唱,但是我也看到一個很有趣的景象,全場有兩個時刻很多人是完全靜止的狀態,第一個場景是五月天唱〈金色大街〉,這似乎是一首從未發表過的歌曲,第二個場景就是陳珊妮唱她自己的歌的時候。老實說我很不喜歡這樣,因為從頭到尾我都跟著音樂搖擺,不像那些歌迷只搖五月天的歌不搖陳珊妮的歌。

  雖然沒再喜歡過五月天,但我依然深愛音樂,不管是搖滾、鄉村民謠或是節奏藍調、爵士……等等之類的,只要音樂好聽、舒服,那就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