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

  我認為寫字很重要,有的人很會寫但不一定會說,因為對談是及時的,寫字則否。你可以坐在電腦前查資料慢想慢寫慢條斯理從容不迫,抑或按下Backspace鍵Delete鍵重來,也能夠儲存檔案過幾天再繼續,反正呈現一篇文字並沒有時間限制,沒人知道你是花了一時、一天還是一個月。

  說話不是,幾乎沒有時間思考,慢個兩、三秒就會呈現冷場的狀態。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會寫的人不一定會說,但會說的人一定會寫。

  曾認識一個女孩,當時她說與我、我朋友在一起時偶爾會聽不懂我們說的話。我以為她誇大了,因為我們的對話總是瑣碎無腦與嘻嘻哈哈,但後來卻發現有這麼一丁點的可能,因為她看不太懂我的字,當然給她多一點時間思考過後依舊能夠理解,不過當下或許無法馬上一目了然。

  非常認同洪蘭教授提倡的閱讀運動,但我覺得這樣還不足,讀之後得思考,但僅止於腦中思索是不夠的,還需分享,不是跟自己分享,而是跟他人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彼此交流然後提升自我。

  曾認識一個朋友,在聚會裡他算是安靜的,這裡的安靜不是指不說話,大家聚在一起哈啦打屁極為正常,而是不怎麼分享,我覺得不是他不想分享,而是沒東西分享或是不知該怎麼分享,曾問過他,他的答案卻是「我不知道怎麼說。」

  這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有東西在他腦子裡轉,但他無法將之語言化,他無法語言表達。我不清楚是因為沒有系統整理所以雜亂無章不知從何說起,還是像我們討厭的作文課一樣根本不知道如何下筆,但不管原因為何,結論是他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他無法表達他的感受,提出他的意見。

  這呈現了他無法與他人談話的事實,開心或不開心的事他都無法跟他人提起,其實這樣也沒有不好,但似乎無法與人更深入。因為我總覺得人是內在深度的互動對談才能夠發現彼此的存在。

  不然即使學富五車卻絕口不提,那沒人知道你學識淵博,他們有困惑不知該向你求助,或是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不擅長說出口,那也無用,因為他們有求於你但你卻愛莫能助心有餘而力不足。又或者你傷心難過悲慟,但不知怎麼表達導致沒人知道要安慰你,不知道該適時拉你一把。

  因此我認為寫字是很棒的方式,把腦中所想的寫出來,久而久之我相信也將變得更侃侃而談,你不再沉默會開始分享,藉由談話,對方會發現你的存在。

  閱讀後思索,整理後寫下,最後與人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