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本奇書之前在日本與台灣都造成轟動,書店不停的宣佈此書如何狂銷
  、熱賣、締造新紀錄。不過最令人感覺奇怪的是,談論與書評的人卻意外的少
  。以我個人的搜尋能力,所能找到的討論與熱賣似乎不成正比,頂多都是一些
  充滿「為什麼」的文章而已。我翻了翻版權頁,發現一件蠻有趣的事:我當時
  買下這套書時(二○○五年七月中),是兩本合在一起買的,「上」這一本是
  第十七刷,出版日期是二○○四年十月十五日;而「下」這一本是第十刷,出
  版日期是二○○三年十一月七日。如此的日期告訴我們,熱賣的是「上」一本
  ,很多人都是分開買,只買了上,可是卻沒有買「下」。最直觀的推測,就是
  大家都被這本書打敗了,看了「上」之後,就打退堂鼓了,管他「下」有什麼
  發展,反正這種奇怪的故事看完也看不懂,真搞不懂村上先生到底哪點吸引人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不負責任的推測,實際的數據只有出版社知道,可是要他
  公佈的機會卻是微乎其微。在這種年代,賣書跟賣唱片的作法其實差不了多少
  ,常常就會莫名其妙在銷售數字最後多一個零。

    撇開這種奇怪的熱賣現象不談,從書的本質與內容上來看,個人還是認為
  此書值得推崇。雖然村上先生用了奇詭的手法,讓讀者看完後幾乎都是身陷五
  里霧中,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丈二金剛也摸不著頭的。我剛看完也是問號滿
  天飛,村上先生到底在幹嘛呢?用了四十萬字描述了這樣的故事到底用意何在
  ?考驗讀者的耐性?抑或是博學多聞的程度呢?我剛看完時,只是覺得頭很暈
  ,想睡覺,不過下了班,吃完晚飯後,晃來晃去的空閒時刻中,我猜想出此書
  至少有三種含意在,而且這些含意層層堆疊,互相影響(雖然晚近的文學批評
  已不太在乎作者原始的感受,作品自有其生命力,讀者的詮釋成為另外一種再
  創作的歷程。每個人看完之後的獨有反應也都是自我存在的表現,當然這也是
  此書所欲表達的概念之一)。

    個人認為此書的基石有三:「成長、存在、卡夫卡」。只要能掌握到這三
  點,大約就能參透此書,並且藉此而有所收穫。

  「成長」

    這裡所謂的「成長」,並不只是單純的指稱男主角田村而已,而是泛指所
  有讀者都在讀完此書必然會有所長進。即使你看不懂,滿臉疑惑,一頭霧水,
  不知謎與謎之間的架接,不知故事與故事之間的轉換,如此模糊不清又驚心動
  魄的體驗,已經在不知不覺之間使你的生命經驗有所了精進。這是成長之一。

    另外的成長則是來自於自身的不解與疑惑。透過這些鋪天蓋地的問號,也
  給了有心瞭解世界的人們開了一扇窗。從書名開始,你可以一連串的疑問下去
  。卡夫卡到底是誰?所寫的書對於後世到底有何影響?為什麼書名要取做《海
  邊的卡夫卡》?為什麼不叫做山邊、河邊或田邊呢?莎士比亞是誰?「哈姆雷
  特」又是什麼樣的故事?由此故事所衍生而出的「戀母弒父」之原形概念(Ar
  chetype)與S. Freud(佛洛依德)、K. Jung(容格)又有何關聯?反覆出
  現的性與死亡(Sex and Death)又有何深意?中田先生得了什麼病?四國
  的高松又在哪裡?為什麼「全共鬥」時期學生可以罷課?為什麼可以隨隨便便
  就把別人圍毆致死?為什麼是Johnnie Walker和桑德斯上校?而非Heineken
  和麥當勞叔叔?為什麼聽風的聲音就可以瞭解生命的意義?而非看看雲的變化
  ?

    以上這些問題包含了文學、哲學、心理學、地理學、歷史學、精神醫學等
  等各式各樣繁雜的知識學問,你正透過這本書,重新構築了你所認識的世界。
  這也是當然也是成長的一部份。假如你有心的話。
  
  「存在」

    本書另外一個核心價值,就是「存在」這個哲學概念。假如要深刻的瞭解
  此書,無可避免的必須先知道何謂「存在主義」。一碰上哲學這些形而上的東
  西,很多人不由自主的退縮,認為此事是多餘的,說的東西絕對是外星語言,
  自己用光了腦力也看不懂記不得,更遑論理解。可是放棄知曉「存在主義」,
  等於放棄了這本書,也放棄了卡夫卡。在這關鍵時刻,似乎沒得選擇了,除非
  你也不在乎這本書想告訴你什麼。想到這裡你會發現,村上先生使用了「意識
  先行」(或說「概念先行」)這個小說中常見的技法,他以此方式迫使讀者不
  得不正視「存在主義」的「存在」。不過「意識先行」的手法常會招致批判,
  識者很快可以抓到小說的精義,以致閱讀小說的樂趣遞減;不識者必得透過作
  者所設定的路徑,才有辦法得知文本的企圖。這種技法大幅度地限縮了小說的
  生命力,小說被創作出來只是為了服務特定的理念。這是兩面刃,揮擊的角度
  不對,很容易就砍傷自己。

    那「存在主義」到底是什麼?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找書來閱讀,這裡不打
  算詳盡描述。我先引用尼采(Nietzsche)所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在此簡略地
  做個註腳:「He who has a“why” to live for can beer any“h
  ow”」。這句話用英文很好理解,不過硬要翻譯的話,味道就會散失。勉勉強
  強可翻譯成「知道為何生存的人,就能忍受任何生存的方式」。這句話正好反
  應出「海邊的卡夫卡」中所有角色的特質,每個角色都知道自己的宿命與地位
  ,因此任何生存方式都只是為了達成目的,包括貓、石頭,甚至是不可思議的
  Johnnie Walker和桑德斯上校。

  「卡夫卡」

    此書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卡夫卡」這個最大的象徵。讀完此書,最無
  庸置疑的就是村上先生熱愛卡夫卡的小說已經到了極致。他不只模仿卡夫卡的
  情節、筆法、特質,連卡夫卡的精神、哲學基礎、終極關懷都一併接收。村上
  先生純熟地運用了詭異的手法、捉摸不定的象徵、荒誕不羈的鋪排,與所有角
  色一同追尋一個屬於卡夫卡的夢想。

    我只能說,此書存在的目的,只是為了表達對於卡夫卡無限的敬意與懷念
  。於此,村上先生做了一個良好的示範。

          轉錄台大批踢踢實業坊 看板《mknoheya》 作者:tosh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