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溝通很重要。


常聽人說:「溝通是一門藝術。」「溝通是一種學問。」
然而我們卻還是常常在該「溝通」的時候抓不著要領,
或是自以為很努力、很用心的「溝通」了,卻還是失敗,
而因此感到灰心,甚至就此打算放棄這段關係,將對方歸至「非我族類」。


其實我常想,溝通並不是一種達成目的的手段,而應是瞭解彼此的過程。


如果我們將溝通視為「讓對方認同自己想法」的方式, 或是有「我非怎樣不可」的念頭,
那麼在溝通的過程裡,就會用太多自我角度的語言,或是過於強勢而使氣氛僵化。
最常出現的弊端,就是顧著各講各的,根本聽不進去對方的意見,
整個溝通過程開始流於鬼打牆,當然也就走向溝通失敗一途。


溝通應是用來瞭解對方的方式,當我們的出發點是「瞭解」,
自然就會更用心的傾聽對方的聲音,並從中找到平衡點,
溝通的結果並不見得會是極端的兩個意見,
而可以是雙方在充份瞭解後達成的共識。
就算原本的爭執點不見得會因此消弭,
但至少可以明白對方為何有不同的想法,
之後在面對類似的問題時,也有可以參考的依據。


沒有天生就很會「溝通」的人,溝通是需要學習的,
甚至是需要跟很多不同對象「溝通」後所得的經驗值,才能有所成長。
善於溝通的人,不見得非要很會說話,然而我想都有幾個特質:


1.柔軟:

包括了語言、肢體和態度。

語言很容易瞭解,也很容易被誤會。所以在溝通同時,措辭的重要不在話下,
還有你的語氣,聲調,甚至是語助詞,都會給人不同的觀感。

肢體則是不經意間流露的行為,卻也是可以使溝通更易成功的利器。
舉簡單的例子來說,插著腰或是雙手抱胸,都會讓人有警戒和距離感,
抖腳顯的不耐煩,眼神飄忽則不誠懇。
但一個親切的動作卻可以拉進彼此的距離,誠摯的微笑或是握手,
尤其在情侶之間,板著臉嚴肅的溝通一定會將僵持的時間拖的更長,
就算順利溝通完,兩人也是一臉尷尬。
不如一開始就輕輕攬著對方,牽著對方的手,女生甚至可以撒嬌一點,

都能提高溝通的品質和成功率。

態度上來說,要先讓對方瞭解,你是想讓兩個人或整件事變的更好,
想要多瞭解對方一點,才進行溝通,
而不是有誰是誰非,想論個對錯的意圖。
當人接收到「被指責」的訊息時,很容易就會激起防衛心,
不想要「被責怪」的念頭會讓人開始找藉口,
就較難理性的思考,情緒起伏也會更大。


2.一次只溝通一個重點:

有些人會有:「既然要溝通了,那就一次豁出去講完好了」的想法,
就在溝通的時候一股腦如流水帳般的狂鳴狂放。
這種作法容易會讓對方有「你是忍很久了嗎」「原來你對我有這麼多不滿」的感受,
是會讓人很不舒服的,
同時,也會模糊了焦點,讓人不知道現在你到底是想怎樣。


3.事先作好假設:

先想好自己要怎麼說,要如何表達,對方可能會有什麼反應,要如何因應。
良好的溝通一定是雙面向的,不僅要能拋出好球,也要能接住好球,
有時球可能有偏軌的危險,也要想法補救的措施,
才不會反應不及,可惜了溝通的意義。


4.找對的時機:

好的時機絕對可以提高溝通的成功率。
有些人情緒不好的時候,你跟他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
再和緩的語句他聽來都會刺耳,
這時當然不要去碰釘子,甚至還可能換來一頓架吵,得不償失;
或是對方正因別的事在煩惱,有所掛念時,也不要再給過多的負擔。
當然也不是專挑對方開心的時候溝通,就可以將重點呼嚨過去,
而是在彼此都有比較好的身心狀況時,
溝通的內容才能真的透過「思考」,進入「內心」,
達到好的溝通品質。


5.依對象選擇適合的方式:

溝通不見得要面對面,也不一定要靠說出口的語言。
有些人直接跟他溝通他會覺得很沒面子,或是需要多一點時間思考,
那麼就可以選擇用書信的方式,自己也比較能斟酌語句。
但也有例子是有些情侶每用MSN就吵架,
便是牽扯到沒有表情和語氣的溝通媒介,
容易讓人產生誤會,這是這類溝通方式的危險。
用行動直接表達也是一種溝通,然而這就更需要雙方的互信和瞭解,
否則對方不見得能接收到你行為本身的真正意涵,
而使溝通的效果打了折扣。


6.溝通是互動的,不是一蹴可幾的:

不要想著一次就要溝通成功,很多事是需要思考和消化的,
有些人就算聽進去了,嘴巴可能還是硬的很。
一次不成功的溝通可以讓我們反省是哪個環節可能出現問題,
一步步改進,以期下次有更好的品質,
而不是因為失敗的經驗就急著放棄,才能找到適合兩個人的溝通模式。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語言和表達的方式。
然而適用於自己的,不見得對方也會跟著受用。
也正因此,良好的溝通,就是不斷的尋找「適合彼此的溝通語言」。
這是一種默契,更是一種學習。
我們也可以在溝通的過程裡,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個性上的缺點,
在學著柔軟學著傾聽的同時,也成為了更好的人。



也正因此,溝通才會是一門如此重要的課題和藝術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