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因為跟友人聚會所以學到一個她在心靈成長課程中上過的很屌的東西,說出來跟大家分享。然而必須說的是這樣的論調有點有失公允卻又很符合邏輯,我無法去針對它做出什麼評論,但應用在他人身上證明他們的矛盾時卻又覺得好有趣。

我們都知道很多事情有些時候過程是比結果重要的,好比是你盡了多少力而不是你得到些什麼,重點在問心無愧。可是呢?這樣的想法只能從自己為出發點來闡述,換個角度時就像是世界末日般到來讓人感到驚慌失措,因為整個世界整個世人都是以結果論來評判的。

某次一個網友與我連繫,她問我看過電影陣頭沒(我回看過了),她表示聽說這部電影評價相當好讓她很心動,無奈身邊的友人都看過了,她現在正在尋求尚未看過且想跟她一起去看的人。從言談之中我可以感受到她熱切盼望的心情,她居然因為找不到人了而不得不找素未謀面的網友一起去看。我問她,那妳怎麼不自己去看呢?她說這樣很奇怪,不想一個人看電影。

以結果論來評論,我百分之百敢肯定她一點也不想看陣頭,因為事實證明她並沒有看,若她真的想看,勢必說走就走以行動證明,就算身邊的人都看過了但因為內心太想看這部電影了而獨自行動,絕對不會怪罪因為別人都看過了沒人陪我看所以我才沒看。

因此,我也非常納悶她到底是「想看陣頭」還是「想有人陪她看陣頭」。她說一個人看電影很無趣,她希望看完電影之後還能一起去哪兒晃晃或吃點東西說說話。我提議那何不妳自己去看電影,然後跟朋友約看完電影後再一起碰面。因為在我的認知裡是看到想看的電影然後也有跟朋友聚會才是個兩全齊美的辦法。

可惜她不接受我的意見,依舊想要有人陪她一起看才要行動。所以她到底想不想看陣頭呢?我認為她並沒有很想,真的想二話不說就出門購票了,何須跟我長篇大論呢?

也因為我學到了這個東西之後再也不敢大放厥詞說什麼我想幹嘛幹嘛的了,只會嘴巴說說然後發表在塗鴉牆上根本無法證明到底有多想,永遠只是空口說白話罷了。

但也因為這樣,害得我現在都變得很敏感,看到他人類似只會說不會做的言論都很想拿這套理論對付他們(不過結果論證明了我一點也不想),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