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望著窗外發楞,眼神的聚焦點遠在彷彿世界末日盡頭似的有股悵然若失的感慨,但仔細看那黑色眼珠卻有種理性的覺知存在,瞳孔猶如宇宙中的黑洞般有種把人吸進去的巨大能量,外觀看似毫無生氣的空殼軀體,不過內部好像又有靈魂駐紮。
騫麟姓龔,總筆劃六十劃。大部分的人第一次聽到他名字後的反應幾乎是:「你小時後寫名字有寫到哭嗎?應該很討厭你爸媽吧。」然而就騫麟已有判斷力的記憶中從來不曾寫名字寫到哭過,也沒有因此而憎恨自己的雙親。唯一有所影響的應該是他練就了寫字的快手,求學階段不管是被罰寫還是抄老師上課所講的重點筆記,都能夠快速又有效率地完成,像是訓練有素的士兵一樣。不過千萬不要以為騫麟因為求速度導致字體潦草凌亂,相反的他的硬筆字出奇地工整漂亮,彷彿Microsoft Word裡的標楷體,每個字與每個字的行距都固定好了,但更充滿了渾然天成的靈性與一氣呵成的霸氣。
這得歸功於他的母親,騫麟小學二年級開始臨摹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直到六年級,並更近一步地練習行書改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雖然這四年來的週末對騫麟而言是種痛苦的過程,但無形之中卻培養出耐性以及沉穩,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寫了一手好字。當然在這個高科技與電腦化的時代寫字漂亮並沒有多大用處,求職時履歷表上註明學習過四年書法也沒有比較吃香,頂多就是刷信用卡簽名時會被女性店員稱讚一下而已。
他除了被母親逼迫學習書法以外還學過鋼琴、游泳、畫圖和作文,不過對他有影響的只有作文而已,雖然當初騫麟也是抱持著抗拒的心情每個禮拜去作文班報到,但沒想到文字書寫居然影響到往後的他。騫麟發現自己有寫作的天份(或許那也不叫天份,只不過是比一般人來得更擅長一點)是在高二,他並沒有很喜歡國文(更討厭他的國文老師),然而倒是很期待每兩個禮拜一次的作文課,看到老師批閱上次作文的分數會讓他有種成就感,喜歡上寫作就是那時開始的。
事實上書寫這項行為對騫麟而言並不是為了獲取他人好感(當然被稱讚也會很開心)或想從中得到利益而從事的,文字對他來說是一種出口,一種抒發情緒與壓力的方式,藉由書寫得到解脫。用更崇高的說法,甚至可以稱為一種信仰。
騫麟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很特別的人(不過這世上誰不是獨一獨二唯一僅存的呢),然而小學讀了四個學校的人其實也不多。並不是家庭因素,好比母親倒會或父親幹了骯髒事之類的而需要跑路,很單純因為他母親在小學任教調校的關係而跟著轉學。
所以騫麟比一般人能更適應新環境,他一直覺得對於所謂的成年人來說那是很簡單的事,例如在酒吧裡向陌生人攀談,朋友聚會當中自我介紹並與他人聊天,或是在眾人面前發表自己的言論看法,換句話說大部分的人都有屬於自己一套的交際手腕模式,也懂得與人應對進退,但對於一個不到十二歲的小朋友來說,到一個新環境認識新朋友並重新建立情誼不一定能夠輕鬆應付。
當然他不知道當初自己是怎麼度過那六年的,也根本想不起來自己如何結交新朋友融入整個班級整個校園,但舊有的模糊記憶中,騫麟在新學校並沒有適應不良也沒有被新同學欺負過。
他一直深信這段不斷轉學的求學過程影響他日後的交友極大,很容易結交新朋友也不怕失去朋友,這樣的狀況也不能說是一件好事。相較之下騫麟比一般人更能夠對抗寂寞與享受孤獨,這也使他很習慣從事一個人的活動,好比讀小說、寫文章、看電影與聽音樂。
騫麟姓龔,總筆劃六十劃。大部分的人第一次聽到他名字後的反應幾乎是:「你小時後寫名字有寫到哭嗎?應該很討厭你爸媽吧。」然而就騫麟已有判斷力的記憶中從來不曾寫名字寫到哭過,也沒有因此而憎恨自己的雙親。唯一有所影響的應該是他練就了寫字的快手,求學階段不管是被罰寫還是抄老師上課所講的重點筆記,都能夠快速又有效率地完成,像是訓練有素的士兵一樣。不過千萬不要以為騫麟因為求速度導致字體潦草凌亂,相反的他的硬筆字出奇地工整漂亮,彷彿Microsoft Word裡的標楷體,每個字與每個字的行距都固定好了,但更充滿了渾然天成的靈性與一氣呵成的霸氣。
這得歸功於他的母親,騫麟小學二年級開始臨摹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直到六年級,並更近一步地練習行書改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雖然這四年來的週末對騫麟而言是種痛苦的過程,但無形之中卻培養出耐性以及沉穩,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寫了一手好字。當然在這個高科技與電腦化的時代寫字漂亮並沒有多大用處,求職時履歷表上註明學習過四年書法也沒有比較吃香,頂多就是刷信用卡簽名時會被女性店員稱讚一下而已。
他除了被母親逼迫學習書法以外還學過鋼琴、游泳、畫圖和作文,不過對他有影響的只有作文而已,雖然當初騫麟也是抱持著抗拒的心情每個禮拜去作文班報到,但沒想到文字書寫居然影響到往後的他。騫麟發現自己有寫作的天份(或許那也不叫天份,只不過是比一般人來得更擅長一點)是在高二,他並沒有很喜歡國文(更討厭他的國文老師),然而倒是很期待每兩個禮拜一次的作文課,看到老師批閱上次作文的分數會讓他有種成就感,喜歡上寫作就是那時開始的。
事實上書寫這項行為對騫麟而言並不是為了獲取他人好感(當然被稱讚也會很開心)或想從中得到利益而從事的,文字對他來說是一種出口,一種抒發情緒與壓力的方式,藉由書寫得到解脫。用更崇高的說法,甚至可以稱為一種信仰。
騫麟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很特別的人(不過這世上誰不是獨一獨二唯一僅存的呢),然而小學讀了四個學校的人其實也不多。並不是家庭因素,好比母親倒會或父親幹了骯髒事之類的而需要跑路,很單純因為他母親在小學任教調校的關係而跟著轉學。
所以騫麟比一般人能更適應新環境,他一直覺得對於所謂的成年人來說那是很簡單的事,例如在酒吧裡向陌生人攀談,朋友聚會當中自我介紹並與他人聊天,或是在眾人面前發表自己的言論看法,換句話說大部分的人都有屬於自己一套的交際手腕模式,也懂得與人應對進退,但對於一個不到十二歲的小朋友來說,到一個新環境認識新朋友並重新建立情誼不一定能夠輕鬆應付。
當然他不知道當初自己是怎麼度過那六年的,也根本想不起來自己如何結交新朋友融入整個班級整個校園,但舊有的模糊記憶中,騫麟在新學校並沒有適應不良也沒有被新同學欺負過。
他一直深信這段不斷轉學的求學過程影響他日後的交友極大,很容易結交新朋友也不怕失去朋友,這樣的狀況也不能說是一件好事。相較之下騫麟比一般人更能夠對抗寂寞與享受孤獨,這也使他很習慣從事一個人的活動,好比讀小說、寫文章、看電影與聽音樂。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