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參加福智文教基金會舉辦的全國教師生命成長營時被當時的熱情義工給震撼到,但他們也讓我感到虛假,如同我文章《2009全國教師生命成長營》裡提到的,他們的工作相當輕鬆,我一直覺得偉大的義工是去特教機構替特殊孩童把屎把尿或是去老人院幫老人翻身洗澡。洗洗碗、發發便當、掃掃地這些工作就跟做家事一樣沒什麼了不起。當然結訓典禮時曾有大專義工寶寶上台分享他當義工的心情,師父跟他們開示在當義工之前先發心,讓自己是真誠地貢獻己力,我確實相信當時、當下他們的心態以及行為絕對是無私的。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義工老師及義工學生每次看到我們這些來參加成長營的老師都會面帶笑容地跟我們問好、道早,然後把他們的笑容以及歡喜傳給我們。
我相信這種連鎖效應的力量,因為當時看到那麼多人笑著跟我打招呼,我的心情都很愉悅。
但我納悶的是這些義工們在這個營隊結束後他們遇到其他的陌生人還會如此嗎?好比同一棟大樓別戶完全不認識的住戶,或是跟團參加國外旅遊時同團的台灣同胞,搭捷運時坐在對面的陌生人,他們還會持續散發擔任全國教師生命成長營義工的熱情熱能去感染他人,讓人感到溫馨溫暖嗎?我相信這有點難(畢竟我不是他們也沒看過他們私底下的情況),這就是環境的重要,當有一群同樣目標同樣想法的人聚在一起時,那種凝聚力的確不容忽視,一旦脫離那個團體慢慢地又會恢復本性。
所以孟母為什麼要三遷,政治人物為什麼要舉辦造勢晚會,想要金榜題名的人為什麼要參加衝刺班或是組讀書會。
我很認同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但有時覺得好像本末倒置了,佛教說要做善事做功德,但我認為這必須發自內心,而不是為了讓自己以後有更多的福報才來做善事,並不是為了消自己的業障所以才來幫助他人,這樣的出發點是錯的(是功利取向啊),不是為了讓下一世過得更好或避免墮入畜牲道所以要吃齋唸佛。梁武帝曾對達摩祖師說:「朕一生造寺度僧,佈施設齋, 有何功德?」達摩祖師回:「實無功德。」就是這個道理。
雖然我不認同這樣的作法但無庸置疑地這是一個先治標的辦法,用一些誘因來讓人向善,有點像是史肯納(skinner)提的操作制約,給予增強物迫使人去改變行為,最後讓這個行為成為習慣,所以一開始可能會跟大家說要做善事喔,做善事才有好報,下輩子才會過得更好之類的,相信的人便會開始積極的做好事,但他們不是發自內心啊,他只是私心想讓自己更好,或是把這些功德回向給自己的小孩或親人,這都是有目的性的,我個人不喜歡這樣。
我認為真正的做善事是發自內心的(有沒有發自內心也只有自己知道),我文章《觀功念恩》裡曾提到,我覺得觀功念恩的極至是讓人成為一個感恩的人,當我們能夠做到對萬物感恩時,因為懂得感謝身邊的人事物,所以會覺得既然我受了這麼多人的幫助,那自己本身是否也該去幫助他人,這時候所謂的存好心做好事都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為了累積自己的福報或是為了消去自己的業障才來存好心做好事。
雖然我不知道佛教團體他們是用什麼樣的論點提倡做善事,也不知道其他人對於做善事的出發點到底為何,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論調是否正確,但我會覺得這樣應該比較好一些。
再來我想討論關於心中有沒有佛的事情,或許我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因此跟虔誠的人相較之下對於任何事情在心中求助於佛陀的機會很少。我說我心中有佛,但是我遇到苦難時心中第一個想起的是誰呢?很抱歉,絕對不是佛。第一,現階段的我很平順、安穩,尚未稱得上有苦難的事情,那苦惱的事情呢?當然是有的,可是遇到困難何必想佛?考試考不好該想的是要不要補習,該怎麼增加專注力;身體不好得去找醫生,想佛沒有用;情人跑了想的是為什麼對方不愛我了,是我哪裡做不好,而不是想佛,沒有工作就是要積極投履歷,多方注意相關工作訊息,想佛有用嗎?
心中有佛不是有苦難時才在想佛,而是沒有苦難也根本不需想,這裡的想不是叫你每天要去惦記著思唸著他像想自己的女朋友一樣看著她的照片發愣,心中有佛只是一種象徵,象徵你願意相信他,只要相信他就夠了,佛陀絕對不會那麼小氣,跟你計較為什麼沒有照三餐念他的名照三餐看他的照片。
然而我們也可以發現虔誠的教徒為什麼會常常思唸佛,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我文章《佛教之我思我見(3)》裡說的,那是一種吸引力法則,所以搞到最後才會心中有苦難第一個念頭就是想佛,但一般人絕對不會這樣,患了絕症看了中醫西醫密醫,走投無路才來求佛想佛,可惜佛還是救不了啊,如果佛這麼厲害為什麼證嚴法師還要蓋慈濟醫院?
心中有佛是因為我們認同佛的闡論、說法,好比這是因果,人生就是無常啊,你相信佛說的東西代表心中有佛,心中有佛日子就好過,好過就能離苦得樂。就這麼簡單。
待續。
延伸閱讀:《佛教之我思我見(6)》
我相信這種連鎖效應的力量,因為當時看到那麼多人笑著跟我打招呼,我的心情都很愉悅。
但我納悶的是這些義工們在這個營隊結束後他們遇到其他的陌生人還會如此嗎?好比同一棟大樓別戶完全不認識的住戶,或是跟團參加國外旅遊時同團的台灣同胞,搭捷運時坐在對面的陌生人,他們還會持續散發擔任全國教師生命成長營義工的熱情熱能去感染他人,讓人感到溫馨溫暖嗎?我相信這有點難(畢竟我不是他們也沒看過他們私底下的情況),這就是環境的重要,當有一群同樣目標同樣想法的人聚在一起時,那種凝聚力的確不容忽視,一旦脫離那個團體慢慢地又會恢復本性。
所以孟母為什麼要三遷,政治人物為什麼要舉辦造勢晚會,想要金榜題名的人為什麼要參加衝刺班或是組讀書會。
我很認同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但有時覺得好像本末倒置了,佛教說要做善事做功德,但我認為這必須發自內心,而不是為了讓自己以後有更多的福報才來做善事,並不是為了消自己的業障所以才來幫助他人,這樣的出發點是錯的(是功利取向啊),不是為了讓下一世過得更好或避免墮入畜牲道所以要吃齋唸佛。梁武帝曾對達摩祖師說:「朕一生造寺度僧,佈施設齋, 有何功德?」達摩祖師回:「實無功德。」就是這個道理。
雖然我不認同這樣的作法但無庸置疑地這是一個先治標的辦法,用一些誘因來讓人向善,有點像是史肯納(skinner)提的操作制約,給予增強物迫使人去改變行為,最後讓這個行為成為習慣,所以一開始可能會跟大家說要做善事喔,做善事才有好報,下輩子才會過得更好之類的,相信的人便會開始積極的做好事,但他們不是發自內心啊,他只是私心想讓自己更好,或是把這些功德回向給自己的小孩或親人,這都是有目的性的,我個人不喜歡這樣。
我認為真正的做善事是發自內心的(有沒有發自內心也只有自己知道),我文章《觀功念恩》裡曾提到,我覺得觀功念恩的極至是讓人成為一個感恩的人,當我們能夠做到對萬物感恩時,因為懂得感謝身邊的人事物,所以會覺得既然我受了這麼多人的幫助,那自己本身是否也該去幫助他人,這時候所謂的存好心做好事都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為了累積自己的福報或是為了消去自己的業障才來存好心做好事。
雖然我不知道佛教團體他們是用什麼樣的論點提倡做善事,也不知道其他人對於做善事的出發點到底為何,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論調是否正確,但我會覺得這樣應該比較好一些。
再來我想討論關於心中有沒有佛的事情,或許我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因此跟虔誠的人相較之下對於任何事情在心中求助於佛陀的機會很少。我說我心中有佛,但是我遇到苦難時心中第一個想起的是誰呢?很抱歉,絕對不是佛。第一,現階段的我很平順、安穩,尚未稱得上有苦難的事情,那苦惱的事情呢?當然是有的,可是遇到困難何必想佛?考試考不好該想的是要不要補習,該怎麼增加專注力;身體不好得去找醫生,想佛沒有用;情人跑了想的是為什麼對方不愛我了,是我哪裡做不好,而不是想佛,沒有工作就是要積極投履歷,多方注意相關工作訊息,想佛有用嗎?
心中有佛不是有苦難時才在想佛,而是沒有苦難也根本不需想,這裡的想不是叫你每天要去惦記著思唸著他像想自己的女朋友一樣看著她的照片發愣,心中有佛只是一種象徵,象徵你願意相信他,只要相信他就夠了,佛陀絕對不會那麼小氣,跟你計較為什麼沒有照三餐念他的名照三餐看他的照片。
然而我們也可以發現虔誠的教徒為什麼會常常思唸佛,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我文章《佛教之我思我見(3)》裡說的,那是一種吸引力法則,所以搞到最後才會心中有苦難第一個念頭就是想佛,但一般人絕對不會這樣,患了絕症看了中醫西醫密醫,走投無路才來求佛想佛,可惜佛還是救不了啊,如果佛這麼厲害為什麼證嚴法師還要蓋慈濟醫院?
心中有佛是因為我們認同佛的闡論、說法,好比這是因果,人生就是無常啊,你相信佛說的東西代表心中有佛,心中有佛日子就好過,好過就能離苦得樂。就這麼簡單。
待續。
延伸閱讀:《佛教之我思我見(6)》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