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麻將,仔細想想我的牌齡也可真久,這可比我熱衷的籃球還有更長遠的歷史。沒記錯的話小學一年級就上牌桌了,當然那時只能趁父母親去上廁所與吃飯的空檔幫他們堆個牌或玩上一、兩把。其實麻將的規則很簡單,每個人手中有十六張牌(胡牌十七張),開始拿牌時一次拿四張(拿四次),之後把花色相同的按照順序大小排列在一起,盡量能把三個湊一組,要嘛就是一樣的,不嘛就是順子連續的,最後留一對眼構成聽牌的局勢,以國小一年級來說,這並不會太難,想當初我弟可是幼稚園小班就會了。這東西完全沒有人教我們,小時後站在父母親旁邊耳濡目染之下就會了,可以說是無師自通。從學會到高三畢業那年的暑假,我打牌的次數其實少的可憐,只有回外婆家或奶奶家時才有機會摸到牌,也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可迷得不得了,總是會找機會打。

  話說回來,如果你問我何時才學會打麻將的,我會說是在高三畢業的那年暑假,因為整個從頭到尾一整套是這時才完全學會的,小時後只知道把骰子丟下去,然後就有人數點數拿牌到我的面前,之後重複四回,接著看人家在哪邊補花哪邊拿牌以此類推,胡牌時也不知道有幾台賺多少錢,反正大人會告訴你。而在那之後我可是連選位子誰坐東誰坐南誰坐西誰坐北的選位方式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更別提台北台跟台中台還有哪些不同的計算方式,那對我而言都易如反掌。

  上大學後因為沒人管所以開始密集打牌,不過也是大二從宿舍搬出去後才開始,現在回想起來也挺瘋的,晚上還在打工就接到有人找牌咖的電話,下班回家洗個澡換個衣服就直奔牌場,三雀打八個小時也常見怪不怪,還曾經打到早上最後一圈北風北完接著系籃練球,只能說年少輕狂啊。

  然而我的打牌歷史也在大三後漸漸劃上句點,當然大學的後兩年還是有幾次打牌的機會,不過跟大二那種密集程度比起來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為何會突然不想打麻將了呢,原因無他,單純沒有偏財運罷了。麻將其實是一種運氣佔七成技巧佔三成的遊戲,尤其是對打牌經驗多牌齡久的人而言,更是符合這個定律,因為技巧到最後都大同小異,當然還是有那種非常厲害的人,即使牌運不好,他可以靠著技巧守成,把傷害減到最低,甚至找到最後的機會一次全力反擊反敗為勝,不過這種人應該可以稱為多年的牌場老手,他們重視氣勢更勝於技巧(在這邊先暫時不討論了)。

  其實,後來打麻將對我來說其實已是種浪費生命的行為,因為有自知之名不太有機會贏錢,如果坐了一整個下午卻只小贏十元,連杯珍珠奶茶都買不起,我寧願去打個籃球或看場電影。但不管怎麼說,有時候跟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邊打牌邊聊天倒也是不錯的選擇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