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柏格(Kohlberg)的道德發展理論運用兩難的情境問題來探討人們道德認知發展,現今知名的哲學家麥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在哈佛大學課堂的演講也有著名的電車情境問題來引導人們對於自身的道德正義的延伸與啟發。

不管我們是站在什麼樣的理論、哲學觀、思考方向(好比什麼功利主義、自由主義、正義論)來看待這些虛擬的兩難情境,最後做決定的只有一種選擇而已,因此無關誰對誰錯孰是孰非,那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做出最後的決定是讓我們可以感到離苦得樂的而已。

我杜撰一個虛擬的A男與B男來探討人們對於愛情裡的價值觀看法,故事呈現的條件就如同我說的那樣,因此無須設定其他更多的變項來混淆題目。來看看A男與B男吧。

A男月薪三萬,花費在自己上的生活開銷一萬,每個月投資基金定期定額一萬五,存五千塊在戶頭。對女友不算大方,基本上館子看電影的花費會支出,特殊節日的禮物不會很昂貴,頂多兩、三千元而已。

B男月薪三萬,花費在自己上的生活開銷一萬,沒有投資理財的觀念與儲蓄的習慣,但對女友非常好,帶女友上高級餐館,週末開車載她去外地過夜旅遊踏青,出手大方特殊節日的禮物送女孩名牌包包(好比路易威登、古馳之類的)。

現在我把時間設定為五年,A男與B男同年紀,從26歲至30歲。

A男這五年總共存了基金(假設沒賺也沒賠,手續費先撇開不談)90萬元,現金30萬元(也先撇開利息的部份),因此A男五年下來存了120萬元。可惜跟著他的女人可能會辛苦一點,沒有什麼厚重的禮物或是可以跟男友一起出國旅遊之類的。

B男這五年總共存了0元,不過女友倒是過很爽像被公主伺候著,一年有三個貴重禮物可以拿(生日、情人節與聖誕節),什麼Tiffany項鍊手環,GUCCI名牌包包都擁有了。

最好的作法就是26歲至30歲這五年跟B男交往,31歲後再跟A男結婚。

從來沒有人說要跟A男交往還是跟B男交往才對,有的女生認為B男的心態只是想玩玩女生,話說回來我覺得會這樣想的女生也很腦殘,因為妳明知道B男只想玩玩妳但還是給他玩?講難聽點就是貪圖物質而已嘛。

一切都是個人的選擇而已,沒有說選誰才對選誰就是錯,或是A男才是好B男就是差,完全都沒有這麼一回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逼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